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珏  朱颖 《特区经济》2009,(7):50-52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分析了浙江省现阶段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变化趋势,表明浙江省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力度不够,发展潜力巨大,并就此提出了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3.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4.
张杰 《珠江经济》2008,(11):64-70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广东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加强。本文通过对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广东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泰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于广东,双方农产品贸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据此,文章提出了扩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永胜 《乡镇经济》2009,25(11):65-67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贸易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占有率、可比净出口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项指标,对蔬菜、水果、谷物、肉类四类主要农产品入世以来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其竞争力情况,并针对这一竞争力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然后分别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NTR)和贸易互补性指数(RTA)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根据当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的情况,建议在CAFrA这个框架下给予一定的产业政策支持,在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对东盟市场农产品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提高,使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选登 《开发研究》2012,(3):112-114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结合河南省实际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出口依存度7个国际竞争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河南省与其他12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指标对比,对河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下,应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及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指数分析,从而提出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揭示环境污染程度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根据1989-2011年的全国数据,选取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变量,对环境污染程度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环境污染程度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互相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增加可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从2006年开始顺差额有所回落,从2009年开始呈逆差状态,文章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指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并提出了逆差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澳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也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中国应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家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作为四川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贸易保护大行其道,四川省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冲击,竞争力明显下降,出口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竞争力指数N TB和优势变差G的变化情况,来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东亚和世界市场中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三个指标,对中国与东亚和世界13个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和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及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并提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从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入手,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并就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番茄出口贸易竞争力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霞 《乡镇经济》2009,25(11):53-57
随着中国番茄出口贸易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番茄贸易大国,其贸易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国番茄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发现中国番茄在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番茄酱的出口贸易竞争力表现出较高水平,而其他番茄产品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G-L指数、Brǖ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水平看,中国和日本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是以产业间贸易增长为主,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不明显;从增长结构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日农产品贸易应加强农产品产业间、产业内贸易优势互补,在保持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度拓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印度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科学水平和产品市场等均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文章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印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