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虽然较单一乳液的性能有很大改善,但是其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化学品性还难以满足高档水性木器涂料的要求。最近,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中,以不同方式加入环氧树脂,分别制备了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复合乳液(PUEA),着重研究了环氧树脂加入方式、用量等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发现环氧树脂对于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有明显改进.研究还表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在3%~4%为宜。近年许多研究者利用PU乳液和PA乳液性能上具有的良好互补作用,共聚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在先前的PUA复合乳液研究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合成环氧树脂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EA)复合乳液,可使其涂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硬度与其他有关性能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合成水性阴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该聚合物的结构。实验证明,NNCO/OH摩尔比为1.5,二羟甲基丙酸含量为5wt%,中和度为100%时,所制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外观和稳定性最好。由合成的乳液制备水性UV光油,优化配方后,已达到普通UV光油的性能指标,且不需要预干燥装置,适合目前的光固化工艺流程,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环氧丙烯酸酯的侧位羟基和异氰酸基反应,由丙烯酸羟基酯封端合成一种聚氨酯结构的环氧丙烯酸酯,即聚氨酯改性丙烯酸环氧酯。合成过程中考察了各个工艺参数对反应产品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跟踪反应进程和确定产物结构。将合成产物通过和光固化单体、光引发剂混配成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并与只有单一一种树脂或二者简单物理共混的情况进行胶粘剂的性能对比。研究发现合成产物很好的揉合了环氧丙烯酸酯高附着力和聚氨酯的柔韧性,极大地改善了紫外固化胶粘剂的附着力和柔韧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印刷和包装加工工业,设备维护和印刷机停机时间的控制对提高企业的利润和增加投资回报率(ROI)而言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中的大多数设备都处于几个轮班工作,在不适当的时候停机几个小时,就会造成较大损失。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来减少印刷设备停机时间,答案是肯定的,UV固化技术就是其解决方案之一。当然,提到UV光固化,它并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因为UV光固化是一种十分可靠的、可取代热空气干燥机和其他干燥技术的固化技术,它在印刷和包装加工工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UV光固化技术的优点UV固化技术开始体现的一个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发现状及其发展情况,以文中研发目标为努力方向,着重研究了如何选用低气味、低毒、低挥发性单体或预聚物研制高性能低气味丙烯酸酯胶粘剂,并结合国外先进测试标准介绍了其主要性能指标及性能测试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水性丙烯酸树脂和导电碳粉为基本原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利用油墨进行涂布并检测样品,并分析了水性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与印刷性能,包括导电油墨的电阻率、油墨的黏度、油墨的干燥性及油墨附着力等。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附着性能优良和具有环保型的水性导电油墨。  相似文献   

7.
水性UV固化油墨电导率和吸光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性UV固化油墨连结料溶液中颜料与溶液电导率及吸光度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颜料的加入均导致水性UV油墨连结料溶液电导率和吸光度的增加。吸光度的增加可以认为是由于颜料颗粒在该体系的竞争性吸附中优先吸附了水,而颜料大量吸附水,有利于提高印刷后墨膜的干燥效率。电导率增大是由于颜料中存在杂质。如果颜料中含有大量杂质,可能会产生色差,这一点对于高档印刷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巴斯夫公司正在系统地拓展其特种单体业务,该公司于2009年2月17日向市场推出新产品2-丙基庚基丙烯酸酯(2-PHA),这是一种新的原材料和功能聚合物用的构筑模块。2-PHA属于烷基丙烯酸酯家族,应用于压敏胶粘剂可大大改进其性能。与其他单体相比,它具有相当长的烷基链,此外,与使用制造胶粘剂常用的丙烯酸酯2-丙基己基丙烯酸酯相比,使用2-PHA可使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降低10℃。  相似文献   

9.
冯宇顾彦 《化工管理》2023,(23):124-126
胶囊是广泛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储油柜的一种橡胶制品,与传统矿物油相比,天然酯具有更安全、更环保、更长寿的优势,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文章研究了可与天然酯绝缘油相容的丙烯酸酯橡胶胶囊,对比了丙烯酸酯橡胶材料与不同牌号的天然酯绝缘油耐油老化性能和油相容性的区别,并选取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胶囊布与两种天然酯进行相容性对比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橡胶(ACM)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油、耐候、耐臭氧、抗紫外线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成为"价格/性能"最适宜的高温耐油特种橡胶,可与氟橡胶、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乙丙橡胶等并用,制作高温条件下具有特别优势的耐油橡胶制品,从而获得耐高温、耐油性能及加工工艺和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环保型水性树脂在印刷及涂料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溶剂型油墨相比,由于水性油墨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较低的干燥速度,容易发泡,pH稳定性及不同的黏度特性,使水性油墨的研制非常困难。但随着化学和印刷工业的发展,水性油墨将逐步取代溶剂型油墨。本文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等水性树脂为原料,正丁醇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基乙醇胺为pH调节剂,通过溶液聚合的方式得到丙烯酸树脂。合成的丙烯酸乳液与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并且利用此乳液制备水性油墨。通过动态光散射仪与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粒子的分布及表面形貌,并且还研究了油墨在玻璃板上的附着力及油墨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2.
水性油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性油墨因其优良的环保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现今油墨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水性油墨的组成和质量控制指标,指出了影响水性油墨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综述了水性油墨研究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我国水性油墨研究现状和技术方向,展望了水性油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薄膜表面SiOx层的制备与阻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及对人体和环境的无毒性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领域。本研究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厚度为40μm的聚乳酸(PLA)基材上制备阻隔性能优良的SiOx层。制备的SiOx层无色透明且与基材附着牢固。实验分别采用FTIR、SEM和AFM对沉积的SiOx层进行结构和表面性能分析,以表面轮廓仪测量SiOx层厚度,以透氧仪和透湿仪表征SiOx层的阻隔性。结果表明:制备的SiOx层表面结构均匀致密,平均厚度为174nm,透氧率从原膜的167.52cm^3/(m^2·24h)降低到17.88cm^3/(m^2·24h),透湿率从原膜的132.93g/(m^2·24h)降低到15.23g/(m^2·24h),阻隔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非线性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结构和大量可改性端基,其反应活性高、溶解性好、黏度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多元醇经开环半酯化反应,得到以多元醇为核的水溶性超支化聚酯型单体,用其与作为反应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进行乳液聚合,制备得到粒径为70~110nm的纳米级超支化聚丙烯酸酯乳液,其后用FTIR、DSC、SEM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重点讨论了支化单体配比及单体滴加顺序、链转移剂类型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固含量、粒径、稳定性以及胶膜的形貌及胶膜的吸水性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丙烯酸酯类乳液的黏度较低,稳定性较高,所得胶膜平滑光整;且制备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2-{[(十二烷基)硫代甲酰基]硫烷基}丙酸(RAFT-1),并作为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用于丙烯酸丁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等单体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具有一定聚合度的两亲型嵌段聚合物(RAFT-2)。制备的两亲型聚合物在水中通过胶束化作用可形成稳定、粒径分布较窄的乳状液,并通过引入交联剂(己二酸二酰肼),得到一种具备自交联特性的树脂体系。随着水分的蒸发,树脂体系发生交联反应,最终形成坚韧而透明的交联薄膜。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耐水及耐溶剂性,并具有一定的黏性,可用于胶黏剂及水性油墨的制备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低成本的纸和类纸基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电子领域。以纸或类纸为基材,采用功能墨水(如导电聚合物、半导电聚合物和碳纳米管)可以制备诸如晶体管、电容和感应器等电子元件。目前的相关报道很多,如在报纸上印制有机光电二极管,在微生物纤维素膜上印制电子纸显示器,在纸基上印制可折叠热致变色显示器及在真空沉积聚对二甲苯涂层纸张上印制高性能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人们对环保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印刷与包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水性油墨逐渐被市场接受。但是,目前国内与水性油墨配套的印刷设备多数存在烘干效率低,从而导致印刷速度难以提升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论文以Logarithmic模型为基础,分析水性油墨的热风挥发干燥机理和过程。在热风温度为50℃,热风流速为6m/s的条件下,假设实验条件遵循费克第二定律:干燥初始阶段,固体基质的流体均匀分布;干燥过程中,扩散系数保持不变;表面传热传质阻力忽略不计以及保持体系一维扩散等。在该实验条件下,对水性油墨在干燥过程中残留流体比例进行测量并记录,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Origin统计软件),以相关系数的平方作为评价模型的依据,并对Logarithmic模型进行修正,得出与水性油墨干燥过程吻合的改良模型。最终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水性油墨干燥效率,而且能够为水性油墨印刷设备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相关印刷设备印刷速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铜导电油墨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进行喷墨印刷形成铜导电层,并研究基于铜络合物的铜导电油墨与柔性基材的相关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氧等离子体对PI薄膜表面进行改性,以测试接触角来表征改性前后薄膜表面性能的变化。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参数使接触角降低。再利用喷墨印刷在改性前后PI薄膜上沉积铜导线,在200℃氢气环境下进行热处理,印制铜线发生烧结而收缩。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和四点探针分析铜导线形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电导率。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改性的PI基材上可成功沉积具有纯铜相的连续铜导线且具有良好的烧结微观结构,同时确定了铜导电油墨与基材表面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技术制备得到纳米氧化锌/高密度聚乙烯(纳米-ZnO/HDPE)复合膜,并考察了该膜的微观形态、机械性能、结晶性能以及阻隔性。结果发现,复合膜中改性纳米ZnO的含量较低(0.5wt%)时,纳米ZnO在HDPE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随着改性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ZnO含量为0.5wt%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外,改性纳米ZnO的添加能提高HDPE的结晶度,并能增强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环氧树脂E-20/甲醇醚化氨基树脂(MEAR)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得出体系固化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5.67kJ/mol、40.27kJ/mol;用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0.95,表观频率因子为1.12×10^4s^-1。根据固化反应产物红外光谱分析了反应机理,在200℃以下,烷氧基甲基(=NCH2OCH3)与环氧基团反应是主反应,烷氧基甲基基本不与羟基(-OH)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