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各不相同。“丹洲模式”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生态旅游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利用传统文化带动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困境在于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逐渐破坏、缺乏文化能人和经济能人的带动、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丹洲模式”的经验与困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在于要寻找本村的经济突破口并实现经营形式的创新,同时必须发掘和培训乡村能人。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各不相同。“丹洲模式”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生态旅游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利用传统文化带动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困境在于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逐渐破坏、缺乏文化能人和经济能人的带动、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丹洲模式”的经验与困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在于要寻找本村的经济突破口并实现经营形式的创新,同时必须发掘和培训乡村能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婺源生态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市场发展等现状,发现婺源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婺源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析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研究两者间结合的可行性,并以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探讨了三种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态农业旅游的相关概念以及未来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来对生产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其主要对生态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析来加深同行业工作人员对生态农业旅游中产品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有效地实现农业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47)
本文结合某地生态农业旅游营销开发作为例子,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使用SWOT分析法对当地生态农业旅游中的优点、劣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以当地市场作为向导、充分发扬当地特色项目、采取区分对待,以及分项管理、分片区开发模式的相关思路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西首批特色名村竹山村依托资源优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村民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日益增加。同时,竹山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存在着环保工作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旅游项目缺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渠道投融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本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强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磊 《中国市场》2007,(13):92-93
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作为理论指导,阐述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反馈调节机制,分析了现有经济系统的特点,指出太空人式经济是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并结合实际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工商行政管理》2012,(11):52-53
近年来,我们屏南县工商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战略目标,积极运用行政指导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与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产业融合、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提出了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农业旅游经济以乡村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产、乡村民俗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为旅游资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观光开发和布局进行营销设计,以保护自然生态为目的,集合了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村旅游,展现了生态农业建设、农事劳作、体验农村风土人情,是获取农业知识和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项目。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旅游树立品牌,提升旅游品质,以及制定农业经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这些措施和规划为我国农业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婺源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推动旅游文化传播和市场国际化发展,旅游文本的英译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让读者可读,而且要做好文化传播的作用。然而关于该地的英译文本却十分缺乏,本文以《经典山上,美哉上饶》一书中“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旅游”这一章节为语料,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分析典型案例,笔者灵活采取了增译、加注、异化、合译、意译等策略,既保留了婺源地方文化特色又兼顾目的语受众的语言接受性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婺源县风景林景观资源的现状,针对不同的景观类型提出改造婺源风景林景观存在的树种单一、林相单调、风景林景观较差等问题的相应措施,以促进婺源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2005年10月23日,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其中就有婺源。本期所刊登的《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带您走进这座美丽的乡村。  相似文献   

15.
江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既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又是生产要素,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为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是江西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要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的旅游业正从传统的旅游观念向生态旅游方式转变,文旅生态融合、生态旅游翻开了旅游新篇章。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系统梳理唐山市旅游资源现状,归纳总结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唐山生态型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以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为基础,从“绿色生态”“旅途感受”“旅游体验”三个层面,提出以地方特色、生态协同、把握趋势、积极创新,政策扶持五大发展方向引领唐山市文化旅游新方向;结合唐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非遗技艺,推动生态型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推出生态文化游览主题路线、明确城市主要功能,整合区域优势资源,重构“生态+旅游”的新模式,为唐山生态型文化旅游模式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生态旅游,现在已形成以古村落(或桥或遗址)、湿地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生态农业等为主题的专项生态旅游。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效,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杜玲 《现代商业》2014,(26):150-151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省生态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提出了“在政策上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制度保障和组织协调作用”、“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区域生态农业发展”、“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推进绿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加快推进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化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阐述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内涵及必要性,以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为例,剖析了这一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第二产业能耗、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港口功能结构调整、加强区域间合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六方面提出了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嵊泗列岛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境内岛屿林立,岩礁棋布,具有礁美、滩佳、石奇、崖险的特色。本文以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提出嵊泗列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开发建议。以推动嵊泗列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