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家知道,凡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都必须有管理。如马克思所指出:“一切大规模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辉,以协调个人的生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一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和协作越精细、复杂,管理工作也就越精细、复杂和重要。由于基本诡计产品建造和使用地点固定、个体突出、实体庞大、耗费社会劳动量巨,因而基本建设产品的生产就是一种规模大的社会化生产和牵涉面广的工程经济活动。所以,基本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就是十分复杂、具有很大国民经济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监督与选择》2005,(10):7-7
答:生产者在为用户提供特定产品,且这种产品不被直接用于销售目的时,生产者可以根据与用户订立的有关合同要求标注相应的产品标识,或者免除、部分免除标注产品标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的经济性,指的是因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引起的收益变动。它反映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概括起来分为三种类型: 1.产品生产规模的经济性。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带来的。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某一特定的劳动,以便于积累劳动经验和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在劳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品产量,改进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规则为依据以销定产的经济形式。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交易场所的建立是以人类消费的物质产品市场开始的,当生产规模和分工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社会组织日益完善,才产生了作为物质资产的生产工具市场;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提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货币,外汇及金银大量剩余时,才产生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由于技术变迁的作用。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手工作坊制、大机器生产的福特(泰勒)工作制、M型事业部制(斯隆)、精益生产工作制、大规模定制网络化工作制。与上述五个阶段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相伴随的技术变迁是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的大机器生产再到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演进脉络。这是一个外生交易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外生交易效率对企业内分工来讲就是内部协调成本下降,监督成本下降。对于社会分工来讲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下降。而与此相伴生的是企业劳动和资本的权威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谈判力的变化。同时也是企业决策权(最为重要的一种权威)从集权到分权的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成本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价值范畴.是为企业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以及提供劳动等所耗费而又必须补偿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偿尺度。既然成本是价值的补偿尺度.降低成本是补偿价值的减少,是为社会劳动创造剩余产品价值的增加。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可以保证企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技术变迁的作用,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手工作坊制、大机器生产的福特(泰勒)工作制、M型事业部制(斯隆)、精益生产工作制、大规模定制网络化工作制。与上述五个阶段生产组织内部分工演进相伴随的技术变迁是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的大机器生产再到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演进脉络,这是一个外生交易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外生交易效率对企业内分工来讲就是内部协调成本下降,监督成本下降,对于社会分工来讲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下降。而与此相伴生的是企业劳动和资本的权威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谈判力的变化,同时也是企业决策权(最为重要的一种权威)从集权到分权的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用最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的消耗而取得合平要求和高质量的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的取得是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要消费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最终构成产品实体。这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记账、算账、报账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行业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发展而逐渐独立出来的,"在行业系统之间,不同行业系统占有和使用的生产要素状况相适应,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会获得有差别的经济利益;在同一行业内部,同样由于与生产要素的结合关系与生产状况不同,同一行业内的市场主体也会获得有差别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推导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私人劳动不再是间接的隐蔽的社会劳动,而是直接的可以计划安排的社会劳动。关于“劳动直接社会性”的理论意义,就是个人劳动加入社会总劳动中,可把劳动等量交换看作劳动的直接交换和直接分配(以时间为尺度直接进行)。个人劳动直接作为社会劳动体现出来,就能使生产和分配通过计划来决定,这是后来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按照这一理论,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统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前苏联一位经济学家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所以产品生产上消耗的劳动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也不存在产品的实现问题,所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的必要性基本上被否定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生产分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产品内贸易为载体的复杂的生产网络。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技术优势居于产业链低端。前者获取巨额利润,后者仅获取微博的劳动加工收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国在生产分工中的地位?文章认为除了传统的技术、劳动等比较优势外,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新型的、重要的比较优势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对于中国而言,要摆脱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中的被动局面,必须大力地发展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的起源及产权主体关系及性质的问题上,马克思经济学有不同的分析,与西方制度经济学有一定差异。 企业与社会分工1、企业的起源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出现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而出现的纵向-一体化,马克思则是通过资本生产的过程来研究企业的起源。在这里,马克思沿用并发展了斯密的“社会分工说”:生产资料散落在每个独为个体的生产者手中,每位生产者的产品都作为商品而存在,互相交换着通过非理性思维的商品,因为思维的非理性,所以偶尔 或任意 支配着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分配的比例,因而平衡经常遭受到破坏,社会资源遭…  相似文献   

13.
蓝琦 《企业导报》2013,(8):66-66
1970后,国际分工开始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并且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贸易形式日益见长。这类贸易形式以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为基础,将生产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形成以生产工序、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由于这种分工体系的微观方面难以用贸易理论来解释,所以本文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企业在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强调,社会通过专业化分工,能使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效率持续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因此,这里存在着一种分工与专业化经济。而所谓“经济”是指能够带来节约与效率的改善。为什么分工与专业化能提升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只要有分工、有交换.就必然有支付。支付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经济活动。人类还处于原始的易货交易形态阶段时,就需要支付。支付出现以后,为了降低支付交易成本,逐步有了货币:货币出现以后.为了降低现金支付交易成本.又逐步有了现代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詹华 《企业导报》2001,(11):41-43
企业用原始投入货币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组织生产并把产品投放市场,如果企业所获得的收人大于原始投资额的货币,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经营目的:一是生产经营的所有耗费(包括活劳动消耗)及时得到补偿,简单再生产得以继续;二是各种税可以及时缴纳,国家利益得到保证;三是企业赢利可以及时得到实现,有能力组织进行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层面上的分工是异化了的分工,应该消灭,但劳动本身的分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不能消灭。这里涉及到分工功能定位的问题,把功能问题放在一定的社会结构框架下进行思考,并建立了分工--结构功能分析模式以探讨分工的正负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内部新的劳动空间分工乔继明劳动空间分工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理论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至全球范围的生产空间组织、资本投资指向、公司组织及劳动力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劳动空间分工具有了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施亚兰 《中国就业》2023,(12):33-35
从人力资本成长的角度来看,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技能和知识的提升,提高个体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必须优化这些资源。本文认为优化的基本路径是完善劳动教育资源管理制度;尊重人力资本成长规律,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社会劳动资源,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指出上海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欠缺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能级以及培育自主品牌是上海制造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的培育是个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过程。因此,现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上海制造业整体升级尚不现实。上海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还要走一段时期的“国际代工”道路,并通过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文章以上海大众为例,分析了上海大众升级的约束条件,以及上海大众实现由OEM、ODM向OBM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