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壳上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借壳上市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时间。本文首先对壳资源价值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壳资源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最后总结影响壳资源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壳资源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通过考察200l/3/l-2002/7/30的26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ST股票,利用CAPM模型,分析ST股票与市场综合收益,得出ST股票的超额回报,从而反映控制上市公司或是企图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为了保持壳资源而注入上市企业的优良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报告重点分析四川省上市公司壳资源利用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公司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分类策略、推进战略并购、鼓励民企买壳、引进海外资本、重建产权市场、加大监管力度等十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上市公司中相继出现了壳资源外流的现象,一些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变更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金投向也逐渐向区外转移,从而给广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的核准制,在上市公司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广西作为资金匮乏的经济不发达省区,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财会学习》2011,(3):75-75
一般来讲,壳资源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资格,拥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被称为壳公司。所谓买壳上市,就是一家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投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及上市地位。目前,我国进行买壳、借壳一般都通过二级市场购并或者通过国家股、法人股的协议转让进行的。壳资源形成于“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壳公司频繁重组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特有和奇异的现象。事实上,这类公司重组并没有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也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而是对社会资源毫无意义的炒作和浪费。那么壳公司频繁重组动因是什么?此种现象又该怎样遏制?本文从我国壳公司的特征入手,结合A股市场上被冠以"卖壳专业户"的万家文化近10年的频繁重组典型案例,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壳公司频繁重组是为了通过商誉操纵公司利润、提升股价和大股东借重组炒作股价后高位减持套现等动因。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公司重组对股价的提升有重大影响,同时本文提出加强商誉减值测试、严格执行减持新规、完善市场监管制度、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等政策建议,以避免壳公司恶意炒作,扰乱资本市场和歪曲市场的投资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的表现入手,对“壳”资源扭曲价值进了剖析,并探索了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冬  范蕊  梁上坤 《金融研究》2016,433(7):176-190
地方保护对税源流动性的干预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199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247起上市“壳公司”交易为样本,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之和占地区财政收入之比衡量地方保护程度,研究发现:壳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保护程度越高,壳公司越可能被本地公司收购,壳公司被收购后越有可能保持国有性质,而且,壳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保护程度越高,壳收购活动现金支付比例越高。地方保护主义与壳交易的这些关系在以企业所得税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营业税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衡量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仍显著存在。但是,在以增值税占地区财政收入比衡量的地方保护主义下不显著。这说明不同税种激励下,地方保护主义对“壳资源”交易干预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壳公司”被异地收购后雇员规模和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经营业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壳公司,买壳、卖壳活动屡见不鲜。从期权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期权与壳资源后可以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壳实质是一种变相期权。壳资源变相期权价值的存在及其特点.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不良影响:应采取包括推动公司整体上市、弥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体制缺陷等措施,弱化壳资源的变相期权特性。  相似文献   

10.
买壳上市是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目的的一种现实选择。对壳资源的选择评价是买壳上市成功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分析买壳上市的动因,壳资源的特点以及壳资源的潜在价值,从而确定壳资源价值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