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本文以第三方研究报告为基础,通过分析中美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不同趋势,对比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独角兽企业特点的差异性,以及剖析深圳市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梳理出深圳发展独角兽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深圳发展独角兽企业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互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技术转型,因此,这就使得独角兽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着合理性与必然性。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人才、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上杭深"四座城市,四座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存在着很多共性同时也有较多差异性特征,通过比较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特征来预测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对《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进行分析整理,比较研究国内典型"独角兽"企业重点省市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发展"独角兽"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2018年,一系列事件让独角兽企业成为从中央到宁波的热门话题:证监会放出大招,探索独角兽企业IPO绿色通道;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和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分别在不同场合就独角兽发展作出指示,肯定了独角兽在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登陆2017中国独角兽榜单,成为宁波首家本土独角兽……  相似文献   

5.
基于Cohen和Isenberg等“环境论”学派的创业生态系统思想,将影响独角兽成长的环境因素归纳为地方政策、经济市场、人力资本、金融投资、创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六个方面因素。以我国估值最高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为例,从上述六个方面分析地方创业生态系统对独角兽成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需要地方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撑,而地方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良好的人才集聚环境和特有的创业文化尤为重要;②地方平台企业的人才助推、科技赋能和资本投入等对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独角兽企业能在更高起点进行创业;③在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撑系统。在孵化期,地方产业政策和平台企业人才的支撑非常重要。在成长期,地方市场需求和平台企业技术的支撑非常重要。在成熟期,地方创业文化和平台企业的资本投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独角兽企业是高新技术、投资导向的代名词,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在2016年已达到了131个,随着时间的发展,独角兽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独角兽数量已经达到181个;但是,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却发现独角兽的分布区域大都集中在北、上、深、杭这些地区,而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排名靠前的省份,独角兽企业数量却相对较少。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和发展经验总结,指出江苏省独角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学中有一种分析方法叫"outcome measure",即"用结果来测定"。比如某地区生产了一种产品,则这个产品包含了该地区与之相关的全部禀赋。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地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情况,是该区域与之相关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各方因素的综合反映。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情况来看,高产独角兽企业的国家或地区,其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集聚程度和优质的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富集水平都是出类拔萃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被频频质疑的独角兽模式,Hearken联合创始人Jennifer Brandel等几位美国企业家联合发起一场“斑马运动”。他们认为,与追求闪闪发光的高估值的独角兽不同,斑马型公司是指盈利并且能够改善社会的公司。独角兽公司总想着要去颠覆,把旧有的夷为平地,然而我们认为应该去支持那些提供转型方案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巨头,代工厂纷纷进军北京市场,北京芯片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IC产业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续两年发布了创新载体评估结果,在2017年开展瞪羚企业评估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首次开展了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的评估。文章对以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进行分析,在突出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及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访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对于构建和改进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道洪 《特区经济》2009,(2):283-284
受产业调整的影响,企业集群出现了四种不同演变模式:有的整体外迁;有的彻底消亡;有的本土转型;有的集群裂变。本文分析了各类企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受产业调整的影响情况,探寻了产业调整背景下企业集群出现不同演化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子丹  袁永 《科技和产业》2019,(10):108-113
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科技型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发达国家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制定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定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相关资料,并对陕西、浙江、福建等地13家单项冠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深入探索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影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包括有研发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与外部市场环境。基于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将确立的4个一级指标分别进一步细分为3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品牌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杨  杜剑 《特区经济》2010,(3):131-132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减轻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加大财政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体系,包括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及大幅度增加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凯 《特区经济》2006,211(8):352-353
本文在介绍企业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企业所具有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密集的特性,阐述了软件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的关键差异所在,并强调了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在理论分析的背景下,以金蝶集团和东软集团这两家中国优秀的软件企业为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团队合作精神、知识共享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这两家优秀软件企业文化的共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构建团队合作型、知识共享型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中国软件企业文化成功的关键的结论,并给出了一个构建此文化的现实可行的过程模型。本文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了结构方程的知识,对"两低一高"行业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研判,结合企业节能减排部门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意见,确立了制度环境、企业特征、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四个企业节能减排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理论模型;然后对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运用AMOS17.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企节能减排的最主要驱动力,企业特征和企业效益是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社会责任对企业节能减排也有驱动作用,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8.
陈搏  李志超  王丽 《特区经济》2010,(10):278-280
在软件企业并购行为高速增长的时期,并购风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软件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基于知识型企业并购风险特点的分析,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如何识别软件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对软件企业并购风险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宇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98-100
随着"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变的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对408家国内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对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 2007-2021年我国 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测度了企业韧性水平,并以城市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 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提升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韧性:社会信用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三个机制来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用对企业韧性的增强作用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中的效果更大。文章为研究企业韧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增强企业韧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