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尧路  易博杰 《时代经贸》2011,(18):167-168
我国证券市场上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证券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中逐渐引入了董事、监事选举的累积投票制度。这种公司控制权配置的机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本文分析了2008-2010年沪深两市100家上市公司董事换届选举的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声明采用了该制度的公司,形式或实质上并束采用,累积投票制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朱佳华 《生产力研究》2007,(21):138-139
文章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这一特殊视角,考察了我国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执行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其年报披露越及时,表明独立董事在年报披露及时性方面发挥了治理作用;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的勤勉程度对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却没有显著影响,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上市公司存在着好消息早报、坏消息晚报的典型披露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庆军 《经济论坛》2002,(24):17-20
为了改善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存在质量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强化对内部董事及经理层的约束和监督,保护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22日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提出了具体的规范与政策支持。这一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建立,并且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和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我国上市公司引入…  相似文献   

4.
鲁桐  于宝亮 《资本市场》2012,(7):116-119
<正>尽管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选举董事时应采用累积投票制",但是仍然留下了"持股占比在30%及以下"的空白,而这种股权结构却又是成功实施累积投票制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有利于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 ,使董事会决策和运作真正符合全体股东利益 ,避免内部人控制或大股东操纵。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应包含四方面内容 :1、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2、独立董事的义务与权利 ;3、独立董事的薪酬 ;4、独立董事产生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制度的认识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春艳 《时代经贸》2007,5(9Z):215-216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国家的一元公司治理模式,对于监督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股东权益和降低代理成本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旨在改变董事会的运作状况和效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入手,提出了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角色定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及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的下限以及逐步建立与完善独立董事的约束激励机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弱相关性及其一般解释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立法机构的推动下成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一项基本制度。如今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在人数比例上已占据主体地位。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CED)1909年的调直结果显示.美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已达62%.中国证监会自1997年以来逐步探索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是实现公司治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保障。但独立董事在履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而独立董事的个人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风险转嫁机制来分散风险,其损失将是巨大的。阐述了我国独立董事会的法律责任,分析了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论述了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 立董事制度来自于西方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公司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独立董事的监管与制衡机制已被西方企业确立为一个良好的法人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据科恩 -费瑞国际公司 2 0 0 1年 5月 2 2日发表的有关研究结果 ,《财富》杂志披露的美国公司 10 0 0强中 ,董事会的平均规模为 11人 ,内部董事 2人 ,占 18 2 % ,外部董事 9人 ,占81 8% ,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人数成为判断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治理机制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首次引入独立董事的概念是在 1999年 3月 ,国家经贸委、证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近年来 ,资本市场上著名的ST猴王事件、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琼民源事件 ,以及去年轰动一时的三九医药“资金黑洞”等事件 ,都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我国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特别是在董事会中缺少独立董事的制衡机制。为此 ,证监会在 2 0 0 1年 8月 16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步入实施阶段。该指导意见指出 :各境内上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中国沪深股市2013年2389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内部治理与债务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独立董事占比对上市公司债务水平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系数符号差异能反映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机制;监事会规模越大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内部结构在公司正常运营过程会导致公司债务水平提高;股东大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越高;监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越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更好地保护上市公司对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理论、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孔翔 《经济导刊》2001,(4):11-19
新世纪伊始,关于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话题逐渐热了起来,独立董事制度之所以逐渐在我国企业界,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受到重视,是有深刻的背景的,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很快,截至2000年底,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达1104家,但是,发展速度过快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尤其以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上市公司:内部人”侵害全体股东利益,控股股东或控股集团公司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挫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声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董事会中内部董事与控股股东代表的比例太大,缺乏对大股东及“内部人”进行有效约束的机制。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控制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引入某种平衡力量或制衡机制就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通过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引入一定数量和比例的独立董事,运用他们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对公司的执行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旦 《经济师》2002,(4):120-121
近年来 ,不少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这对相应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和经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至今,已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广泛流行。1993年,“青岛啤酒”(168,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开创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之先河,随后逐渐有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主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1997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1999年3月29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意见》都以选择性条款的形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强制披露数据,即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本文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独董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Mace(1986)对独董投票权属于橡皮图章的描述。然而,当公司业绩不佳时,独董更有可能对管理层行为提出公开质疑;并且,声誉越高、具有财务背景、任职时间早于董事长任职时间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决策提出质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市场价值也更高。这表明当公司面临危机时,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或总经理主导下的独立董事的选择与提名机制是影响董事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的障碍。我国现行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对董事会实质独立性及董事会控制职能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董事会的监督效果及公司价值。提高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需进一步落实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提名权的限制,降低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股东持股比例,并通过累积投票或委托投票提高小股东的提名权。此外,加快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建设要以先行改革现有独立董事选任机制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运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本文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公习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年度会议次数和成员变更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比,但效果不显著;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学历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微弱;董事的薪酬、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需要的独立董事制度.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约机制,减少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所引起的种种弊端,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信任度,保证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全体投资者的公平利益.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我国国情,照搬国外的做法对现阶段的中国是不太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如波 《经济论坛》2002,(17):9-9,5
一、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制度安排 1、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整体素质,实现董事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董事会的整体决策能力。独立董事大部分是经济、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他们以其专业知识和独立判断,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独立的判断和恰当的评估,能够使董事会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公司董事会的整体素质和决策能力,促进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健全董事会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50%以上来自第一大股东,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下,董事会中没有小投资者的代言人和利益保护者,致使中小股东利益频繁受损。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依法扩大其职  相似文献   

19.
谁给独立董事付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君亮  刘志雄 《经济论坛》2002,(10):12-12,8
企业治理结构过去强调的是三权分立(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权分立),我国《公司法》也明文规定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不受其领导,以发挥其监督功能。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监事会难以独立行事,成了“见”而不监的摆设。最近许多曝光的事件表明,三权表面分,实际并没离。例如,猴王集团的监事会主席就由工会主席来兼任,而工会又隶属于董事会,这样一来监事会就失去其本色,难以正常运作。为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治理,中国把希望寄托在独立董事身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5月31曰发布了《…  相似文献   

20.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治理指引》中,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数量、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将独立董事的建设问题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对上市公司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沪市672家上市公司2002年年度报告的详细分析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规模、专业委员会与独立董事薪酬等几方面进行研究,从中发现现存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