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库的建立,不动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成为当前热点.不动产数据中的查封、抵押信息是个人和单位征信信息的重要补充.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提取个人/企业社会属性特征、不动产权属特征及物理特征,形成三类征信数据产品.一是面向金融机构的不动产基础信息查询产品,二是面向税务机构、法院的公民不动产信息查询,三是面向金融机构、法院的不动产特殊信息查询.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征信产品,突破仅收集金融属性信息的传统征信体系,完善了征信体系内容,对健全法律、监管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金融机构视角,分析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现状,从信用信息采集、征信系统对接、授权查询模式、信用信息共享、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剖析征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通报了全国个人信用报告异常监测工作情况,部分金融机构查询中存在未授权查询、违规向第三方提供信用报告、用户被盗用等严重违规行为.出现个人信用查询重违规行为,为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须严格加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管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违规查询信用报告现象频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成为征信监管机构放开个人征信领域最大的担忧。为此,本文建议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增设信用报告查询短信提醒服务,便于信息主体可在第一时间获取被查询的详细信息,在发现被违规查询时,可及时维护自身的权益,便于金消保机构实现快速反应,征信监督管理机构也可第一时间发现征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消除了信息主体对民营征信机构开办征信业务不安全的顾虑,由此有利于安全稳健地推进征信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将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的金融消费者投诉事件层出不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加强征信监管的主要对象。本文旨在结合近两年的现场检查实践,通过对金融征信监管效能的调查与思考,在基层央行金融征信监管理念和手段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以来,在国家法规层面首次对征信业管理进行了规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发展,有效规范了征信机构从业行为,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但在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信息查询授权不规范、不良信息告知滞后、信息查询存在漏洞等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个人征信作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重要参考.随着个人征信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维权投诉事件不断增多,如何有效保护征信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基层机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目前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建立保护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马鞍山市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尽到征信信息提醒和告知的义务,部分金融机构员工对信用报告的解读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对信用报告软、硬查询区分不清,一些居民缺乏信用保护意识.为此,应严格执行信用信息提示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加大征信宣传力度,加强柜台查询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布局.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基层央行征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具有"知情权",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取得本人同意,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角度看是最稳妥的做法。但若坚持这样的法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直接限制了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征信体系作用的发挥。目前信贷征信系统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时,往往并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只是规定在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信用报告等使用环节必须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剥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仇永超  万艳宏 《征信》2016,(3):44-46
征信报告中存在的与实际不符现象,歪曲征信客户信用状况,降低征信报告质量,影响授信工作开展,甚至会引起信用风险.通过征信服务窗口对征信查询客户进行调查,分析征信报告中出现的不相符现象及其原因,认为应加强各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质量的自查与核对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内控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身份识别等防欺诈甄别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等,以促进征信报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