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盈余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然后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与不足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2006年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制度,从各方面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治理.另外也给了亏损上市公司更大的规避亏损的压力,促使其有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主要以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盈余管理的动机、成因和手段,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对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净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经济市场环境为背景,从筹资动机、借款动机、炒作股票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等多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展开深入分析,期望能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内在原因,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以此来确保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比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有三类,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与规避监管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前两类动机并未得到显著的体现,规避监管动机是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剥夺是盈余管理的深层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并获得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把盈余管理与股价、经理报酬及债务契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及探讨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形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盈余管理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有可能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论高管薪酬契约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管理层激励视角出发,以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契约动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的确存在着出于自身薪酬契约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且其报酬额越高,为获得这部分超额报酬的盈余管理动机将越强烈,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财务报告的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西方国家及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上市公司舞弊案无不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妨碍了资本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行。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分析中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8.
以1998~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的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首先,将银行借款融资动机与其他动机的盈余管理区分开来,运用分布检验,得到样本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证据。然后,运用Probit多元回归模型进行补充验证,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银行借款而进行盈余管理。在进行替换变量、控制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9.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不完全性、独立审计的不完善性等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前提条件,而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制度性规定则是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性动机。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管理,应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减少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可选择的空间不断增大,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其相应的约束机制作一探讨。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管理企业会计盈余,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选择。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可分为两大类,即经济动机与政治动机。经济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管理当局报酬最大化;②规避债务契约约束;③合理避税;④上市效应。政治动机主要指上市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其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层为了避免或减少政治成本的发生就会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粉饰来应对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的管制。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手段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的,企业管理层可在各种会计政策和经济方法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选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表现为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两种。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项目的管理。1.会计政策的变更。从实务看,主...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治理被认为在预防公司内部人为控制经营状况,以及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验证上述假设,文中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从独立董事比例和任职地点两个维度,研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尝试解读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是,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增加本地任职,能够明显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独立董事比例偏低和异地任职的增多则能够增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扩展分析发现,即便在较强盈余动机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仍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其中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更是广泛的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上市公司能否合理的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会计质量,而且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和金融市场的市场秩序。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方法和动机的分析,提出了几点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双向影响,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再简析了旧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最后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1-2003年上市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准备的计提情况和以后年度的表现,发现上市公司有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指出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今后应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探讨当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受到高质量审计限制时管理层是否会寻求真实盈余管理。本文针对2001—201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有着强烈向上盈余管理动机的微盈企业而言,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审计费用与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事务所规模越大,客户真实盈余管理越多。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质量审计师会限制客户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企业可能会转而进行代价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这需要和审计师监管者格外关注及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从会计核算的原理出发,在所得税会计准则操作层面上对所得税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原理阐述和分解,并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比较分析。分析发现,所得税盈余管理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从融资来源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对我国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1324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越显著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盈余管理与避亏动机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而盈余管理与配股动机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从1993年起逐渐开始采用资产出售的方式来运营公司。文章以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上市公司资产出售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并没有显著地利用应收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而资产出售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这就说明在盈余管理中资产出售已经成为当前上市公司的一种盈余管理手段,这为盈余管理手段的转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