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王铁  尹小玲 《特区经济》2011,(12):44-46
发达国家发展高新产业的政策措施对江苏的启示可概括为以下方面:把加快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和着力点;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向高技术新兴产业集聚;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衔接,加快发展以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导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与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衔接,把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与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相结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经济合作,以全球视野组织和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托初具集群形态的产业聚集区,通过政府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布局资源和要素,推动关联企业、专业供货商、专业服务商等相关企业和机构,围绕产品价值链开展创新活动,塑造核心竞争力,建立联盟合作关系,形成以技术驱动型企业为引擎,对区域和行业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自1995年全国第一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江苏省海门市诞生以来,全国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特色产业基地已达230多家.15年的发展经验表明,特色产业基地主要依靠市场导向自发形成,基地内各类企业围绕产业链自然集聚,已初步形成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在政策上更加灵活,充满创新的动力与活力.15年来,200多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千帆竞发,在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在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和技术优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迅速成长。自1995年至今,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特色产业基地已有109家。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表明,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推动特色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4.
特色产业集群是基于各地区独特的要素禀赋或"地方品质",同时加以创造性开发或改造提升而深深篆刻上地区"烙印"的产业要素集聚。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相互作用促进了区域知识转移和交换,使区域内静态知识联系转向动态集体学习,进一步推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联系度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柔性化集聚使集群内企业交易成本降低而效率提高,进而形成显著的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区域整体创造力和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使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强势产业根基的竞争性区域。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研发能力的培养,将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向创新型方向发展;通过对传统产业集群内传统产业生产环节的现代化改造,将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带动集群所在地区快速成长为产业成功转型的竞争性区域。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依靠创新和互动,集聚、提升发展要素,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聚集,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地方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FDI与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种动态循环运动,具有互动和累积因果关系。对全国29省工业企业数据(1986~2010年)的检验表明:FDI与我国产业集聚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落后,并呈现出俱乐部趋同效应,必须优化外资结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特有优势,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创造集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正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的重要途径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张家港市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分别从产业、空间、组织等层面明确了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推动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建设现状目前,张家港市已建成了产业  相似文献   

8.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有助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区域创新体系对产业集群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梳理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关系,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应用案例研究,据此构建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地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一定是依托于一个相当好的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能使企业共享公共产品和各种要素资源,而且还能相互配套,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多年来,南城县坚持"无中生有",以株良镇为基地。大力发展校具产业,充分利用其校具企业集中的优势,走产业集群之路,打造规模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一、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南城县株良镇由于人均耕地少,自古就有做木匠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末,全镇从  相似文献   

10.
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特色产业基地)是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过程中设立的一类工作载体,是在特定地域内,在实施火炬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当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群动力主要是基于将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与区位基础的区域通过大力开发与集群式发展,把静态竞争优势转化为动态竞争优势,形成规模接待能力及较快提升旅游竞争力,从而取得旅游竞争优势。本文从社会根植性、组织根植性、认知根植性、地理根植性等4方面,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根植性与竞争优势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湖北与浙苏粤鲁的农村人口、家庭和企业等集聚度的横向比较和动态比较,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省域农村城镇化差距主要来源于乡村中小企业的成长差距;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小城镇的集聚力;而产业积聚政策、户籍政策、公平就业政策、土地市场化政策和公共产品供给政策都影响小城镇的集聚力.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要以提高小城镇集聚力为主线,实施产业集群政策、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给予农民户籍和就业的国民待遇,加大小城镇公共产品的投入,促进农村中小企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业发展迅速,是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主要得力于印度在软件业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战略,正是产业集群良好的内在经济机理,一方面在从学习效应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上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不利于集群发展的柠檬问题上具有很强的经济规避能力,使得印度软件业获得了很强的竞争力效应,这无疑为我国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integrality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rplus, this paper uses mlddleman transaction and repeated game models to analyze the cost-surplus realized path of two types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cluding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rrelation types which are classified by the industrial links among enterprises, and gives cluster strategic choice to evade risk of transa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s a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enterprise cluster has new functions that its portion and subsystem do not have. In the transactions between enterprises of the horizontal correlation cluster and the supplier, clustering may act upon scale demand effect. With scale transaction by the middleman, the cluster can reduce cost, evade risk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to realize cost-saving effect. Through repeated games, the upper-tier and lower-tier enterprises of the vertical correlation type can avoid 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realize the aim of decreasing transaction cost.  相似文献   

16.
The factors that have encouraged the emergence and clustering of high‐technology activities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ed 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atterns, high‐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in South Africa is strongly agglomerated in the Pretoria‐Witwatersrand region. Central to the historical establishment of this cluster were the infrastructural advantages of Gauteng. Strengthening of the Gauteng cluster is linked to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deriving from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both high‐technology production and non‐producer enterprises. Two distinct subclusters are identified: in Midrand and in the East Rand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分布,并利用回归模型探索空间分布的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具有空间集聚的分布态势,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域;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集聚效应逐年增强,最终形成"一圈一群一带"的城市组群分布格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资金补贴、数字化服务商投入、产业园发展水平是影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汪亚青 《改革与战略》2014,(12):128-131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着力于发现新工业革命下产业发展的排他性特征,并合理借鉴先发国家的独特优势理念和方法,找出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有效政策谋划。不断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实现迅速成长,充分释放本土市场的作用,以文化创意产业、幸福导向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实现江苏产业竞争优势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凭借纺织业多年的生产优势积淀,形成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服装产业集群,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伴随着汇率上调,人民币增值,原材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主导型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但面对纺织品出口限制配额的取消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纺织业作为扶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出口导向主导型区域服装产业集群依然可以在政府"推手"的推动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品牌,重铸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