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中国内地30个省(除西藏)的环境治理效率,文章在选取特定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先运用DEA方法静态分析了中国内地30个省(除西藏)2010年和2011年的环境治理效率,再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了中国内地30个省(除西藏)2002年至2011年的序列数据,由此得出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基于静态时间考虑,2010年和2011年国内各省均存在投入大、产出小的资源浪费现象,由此导致各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偏低。基于动态时间考虑,这10年间中国整体的区域环境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TFP指数只有0.955。研究结果还表明,技术效率是制约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偏低的主导要素,因此应当适当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翟舸  白宪生 《科技和产业》2014,14(12):89-96
选取山西与中部和周边省份上市公司2010-2013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比较这些地区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山西上市公司超效率DEA有效数、有效率逐年下降,平均效率呈波动性;Malmquist指数下降幅度最大,与中部和周边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2010-2013年山西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随时间变化幅度减小,技术变动指数显著下降,阻碍山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变动指数的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4.
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静态分析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非DEA有效省份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2011—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从静态分析看,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最高,南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最弱;纯规模效率是影响沿海省份能否处于DEA有效状态重要因素;从动态分析看,评价期内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整体处上升状态,Malmquist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循坏变化;三大海洋经济圈从北往南依次为1.064、1.037、1.032,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是决定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资源投入,提升科技市场活力、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沿海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Battese和Coelli[1]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30个省份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创新模式;在2006-2008年间,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企业规模、产权结构及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变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互联网趋势将颠覆传统能源行业,实现能源的真正有效利用,研究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首先,基于超效率DEA方法测度省际及四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建立全样本静态和动态模型,评测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验证相关假设。再次,以2007年为时间分界点,分析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能源互联网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中国27个省份在2003-2012年的农业数据,采用C-D形式的、加入7个区域虚拟变量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农业技术效率。实证结果显示:8大区域中,东南区的生产条件是最优越的,生产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是西北边疆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化肥施用量、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在2003-2012年期间,中国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技术进步,并且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时间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2008-2012年,31省、区、市五年大考。 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从2008年的13个,增长到2012年的24个。与2011年6省份一同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浩大声势不同,2012年,仅有云南一省成为新晋GDP过万亿的省份。2008-2012年,除西藏GDP年平均增长为9.67%外,其余30省份都在10%以上。以宁夏、安徽、陕西、四川、内蒙古、云南、贵州等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发展速度名列前茅。而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东部省份,GDP增速排名靠后。以GDP增长为指标,各省份在保增长的考试中可谓成绩斐然。若从增长的质量观察,区域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2008—2012年,31省、区、市五年大考。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从2008年的13个,增长到2012年的24个。与2011年6省份一同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浩大声势不同,2012年,仅有云南一省成为新晋GDP过万亿的省份。2008—2012年,除西藏GDP年平均增长为9.67%外,其余30省份都在10%以上。以宁夏、安徽、陕西、四川、内蒙古、云南、贵州等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产出CCR模型,运用DEA方法对泛珠三角大陆地区的9个省份限额以上零售业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零售业经营效率存在东中西部省份差别,具有明显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高于中西部省份;达到DEA有效的只有江西、四川和云南3个省份;东部地区的广东省零售业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014年的江西和云南、2013年的四川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其他省份在三年间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东部省份投入冗余情况较中西部省份处于相对轻度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泛珠三角地区各省份零售业经营效率处于上升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发展效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文章以东南沿海四省一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效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高于沿海其他省市,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长三角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广东.文章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产业自身技术效率递减以及FDI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对本土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An analysi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post-reform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mploys a fully nonparametric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with time and individual effects to study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post-reform economy. The panel data cover China's thirty provinces for the period of 1985–2008.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output elasticity of labor is larger than the other two inputs of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Based on the specified inefficiency Tobit model, the factor analysi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shows that the time effect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post-reform economy are significantly contingent on the factors.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number of policy implications can be drawn.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对研发效率的重视也在逐渐提高。提高研发效率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产出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30个省份研发效率的演变趋势以及我国整体和分地区研发效率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效率地区差异较大,且省际之间和各省不同年份之间的波动性都比较大;从整体来说,我国各省研发效率不具有收敛的趋势,但是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效率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研发效率则不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pplies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pproach to analyz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rom 1984 to 1993. Twenty-nine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advanced-technology and low-technology categories. The Malmquist (1953) productivity measures were decomposed into two components: technical change index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has risen in most provinces for both technology categories during the 1984–1993 period. Technical progress was mostly attributed to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after the rural economic reforms. The deterioration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many provinces indicates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through improved technical efficiency. Enhancing rur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 agriculture may also help farmers to improv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3条渠道传递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无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却显著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利用3条渠道的国际R&D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照不同省份区域石墨烯专利数量、技术领域、创新主体3个不同维度构建R-NFA动态分析框架,利用二维矩阵图归纳不同区域专利发展的3个维度具体特征,综合3个维度的各省份石墨烯专利数据,利用SPSS系统聚类发现,中国石墨烯技术创新发展区域可分为4个梯队,每一梯队表现出不同发展特征。研究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各省份区域石墨烯技术创新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由各省份经济发展层次不同决定,在石墨烯助推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和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需要深刻审视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方向和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2家具有典型物流金融业务内容的上市物流公司为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其2007-2012年间的静态效率,通过TOPSIS法区分DEA有效的样本效率差异,最后测算了各公司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金融业务已经成为物流公司发展的"新引擎",规模效率是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动因;各公司物流金融效率差异显著,其中中储股份、中海海盛与深赤湾A达到物流金融效率前沿,五矿发展和中集集团物流金融效率较低;2007-2012年间物流金融效率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其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物流金融业务TFP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不足。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从智慧物流金融变革、物流动态联盟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物流金融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区域发展研究中生态要素的测评也已不可或缺。文章在诠释生态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从甘肃省2003-2012年的时序数据和我国西部各省份2012年的截面数据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主要依靠经济要素拉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模式陈旧;在生态要素的影响下青海地区表现出了特殊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杜立民 《南方经济》2010,28(11):20-33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