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农民在走向市场时必须树立和强化十种意识才能从市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一、市场意识 许多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的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不够适应,表现为重视生产却轻视营销,看见别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这样就不可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不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2.
农业走向市场的难点及对策罗太贵,杨德林当前农业走向市场有许多难点,其中突出的有四个不适应:一、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不适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些部门和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发经济,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卖什么就自己到市场去卖。这种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前一时期,随着农村指令性种植计划的逐步取消,一些地方出现了让农民"哪样赚钱种哪样","爱种什么种什么"的做法,这种做法对长期受计划种植束缚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观念更新及生产力的解放。但是,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大门的农民,由于分散经营、信息不灵的困难难以掌握"哪样赚钱",也说不清到底"爱种什么"。一些地方的农副产品因不适销对路或市场上供大于求,出现卖难的问题;有的产品因质量不优、价值不高.最终受到市场规律惩罚从一定意义上说,让农民"爱种什么种什么"的做法是对农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必须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农民按照规划目标及市场规律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在加强市场引导的同时继续强化计划指导,两者相辅相成,使规划的制订及  相似文献   

4.
帮助农民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韩立坚如何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上有一个新突破,舍此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首先,从家庭经营的特点看,农民迫切需要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如何掌握?生产...  相似文献   

5.
引导山区农民走向市场胡先国,林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农村怎样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地处秦巴山区的宣汉县胡家区的总体思路和做法是“配置两种资源,狠抓两个转移,强化五项举措”。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的基本内涵是要求各种...  相似文献   

6.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调整农业结构,要使农民适应农业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环境,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做到以质量为根本,效益为核心。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围绕市场这个轴心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做到以销定产,不…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要求干部改变按上级计划安排生产为以市场需求指导农民生产,要求农民树立"农业就是企业,生产就是经营"的市场观念。在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思想交错时期,农民走向市场,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是市场不发育,信息不灵敏,无法避免"市场需要的不生产,生产出来的卖不掉"的现象发生;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滞后与脱节,无法改变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三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8.
农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中介组织─—邯郸建立农业服务协会的思考与启示郑生权农民刚开始从传统农业和计划经济体制中起步走向市场,还十分不适应,我们不能采用简单化的办法把农民“推”向市场。分散的农户要进入市场、适应市场,还必须有中介组织作媒介、依托和导...  相似文献   

9.
在“引”字上下真功夫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这是当前农村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我认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关键是要在“引”字上下真功夫。(一)晓之以理,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教育农民。在农村搞市场经济,让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民跳出自给半自给小...  相似文献   

10.
若曦 《农村展望》1993,(3):24-24
以前农民生产农产品的品种、数量,都根据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进行,许多农产品国家包销或采取保护价收购。1992年以业,许多地方的政府对农业生产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农民产、国家销”的旧格局被打破,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商品经济知识,对市场不甚了解,因而对市场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不敢、不愿“下海”。不少农民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农产品,只好守旧摊子。有的为避免市场风险,干脆采取抛荒的消极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再一次飞跃。那么,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研究。一、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由于受传统的小农观念的束缚,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还不强。一是多数农民尚处在较分散的小生产状态,对于市场还不十分熟悉,市场观念淡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二是参与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势单力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三是农民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普遍感到市场变幻莫测,无所适从。要想使农民顺利进入商品市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农民生产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造成农产品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状况,并且会使农民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挫伤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企业经营,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许多仍然没有走出困境的国有企业,其经营都是结实上级组织部门严格按原则和程序选拔委派的优势干部,为什么还会经营不善呢?笔认为,其症结在于,目前这种企业经营任用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由带有行政级别的政府官员改任的企业经营,从政治品德上看是比较好的干部,但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来看,未必是能胜任企业管理的行家里手,国有企业要走向市场,“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就必须建立一套真正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有别于党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选拔、任用及管理制度,从市场上公开招聘优秀的企业家来担任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此,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再次作了强调。把农民引向市场的工作在贫困县比发达县难度大。贫困县该从何处寻找优势呢?着眼点还在于结合实际发展特色。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抓农业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农民增强商品意识,学会获取市场信息,掌握从事商品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种植结构调整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的自觉行动,但是对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对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还不太熟悉的广大农民,眼下至少有三个方面不适应:一是种植结构向什么方向调整,突破口在哪里,农民不清楚;二是如何使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进行对接,单家独户的农民办不到;三是农民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时,将面临很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的种植技术,谁来传授 ?  不久前笔者在农村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农民不懂农作物生长习性,南果北移,造成果树长期不挂果;有的农民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缺乏鉴别能力,因买了劣质种子造成绝收的事也时有发…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参加了镇扶贫贷款回收工作,深入到村户回收到期应归还的扶贫贷款,但收效甚微。有的农户不但不还贷款,而且还满腹怨言,回收扶贫贷款工作相当艰难。农村扶贫贷款回收咋这么难?通过走访农民群众,发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群众对扶贫贷款搞一刀切的做法有意见。扶贫项目内容、资金投放由上面确定,与大多数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如小额信贷,规定每户只能贷2000元,需求资金量销大一些的项目因此受到制约。如以物放贷,不管农户的意愿如何、接受与否,也不管该地生产条件是否具备,就直接安排种子、苗木、…  相似文献   

16.
走向市场农业的新型组织形式──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王铁生一、历史的必然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式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由此,农村改革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暴露出来。①农民不适应.市场组织程度低,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17.
政府应当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郭晓鸣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要适应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使农民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其对自身生产经营行为的被动性自发调整是非常不够的,必须有来自外部的积...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谭静 《农业经济问题》1996,17(11):31-36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以数量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农业转变,一切农产品的效益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如何选择适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具有生机活力的经营方式,引导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和农民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19.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吴久铭一在现有的双层经营体制下,要实现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的大生产并轨,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这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农民一家一...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管理,把现代工业的科学管理经验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这是开发农业潜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客观要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和部分产品处置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入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人们开始强烈地追求农业的效益,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安排生产,进行经营,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或销售价廉物美的产品,以便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而只有农业有利可图时,社会各方面包括农民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把钱投到农业上来。没有效益或效益很低的农业是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