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奉化区委一直致力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解的模式探索和研究,在建立县、镇、村级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让百姓"有地说"的基础上,发挥"善治"和"德治"的重要作用,让百姓明白"我什么不能做",有事儿还有人来"评理裁断",真正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和复杂多变的纠纷类型,迫切要求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与有效性。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有利于分层、分类、均衡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纠纷自人类社会伊始便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80%,因此,农村必然成为我国大部分社会矛盾纠纷聚集的关键部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合理解决就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马克思的物质利益观出发,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不能仅仅依靠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这些制度化的外部机制来解决,切实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保障农民根本的物质利益,才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社会的稳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针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问题,鄞州区创新构建以"老潘警调"为龙头品牌的"互联网+警调衔接"新模式,持续推进"警调衔接"机制改革,使调解效率更高,资源分配更均衡。目前,全区24个警调工作室年均调解矛盾纠纷4800余起,110警情纠纷就地化解率95%以上,调解成功率高达98.7%。升级服务阵地调解渠道由传统转向现代构建"总分式"调解网络。重点打造1个"旗舰店",将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潘明杰命名的警调工作室"老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镇海区针对土地征收、劳资纠纷、非法集资、P2P借贷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现状,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着力打造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简称"中心"),全面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截至2018年8月,中心共接待受理群众来访6864人次,调解案件876件,调解成功率98.6%。抓住"关键点"突出三项重点机制创建诉调对接机制。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诉调对接  相似文献   

7.
冯之东 《发展》2022,(4):57-61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工作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个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8.
<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是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应对社会曰益多元化、复杂化、群体化的形势,构建一套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手段体系,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南通市立足体制创新,构造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的格局和机制,独具特色,成效显著,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社会矛盾复杂性引发了学界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为完善纠纷解决机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着眼中国现实及本土性问题,对社会纠纷的变化趋势、现有纠纷解决机制构成及运行状况、影响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各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多方观点,发展了中国纠纷解决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工作,把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的体制机制当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大事来抓。对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矛盾纠纷的特点,用大调解促进大和谐、推动大发展。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1.
《特区经济》2008,(12):I0002-I0003
<正>2007年8月以来,坂田街道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完善"大综管"新格局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力度,探索和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通过整合信访、司法、劳动、社保等调解资源,成立诉求服务中心,把相关的行政权、  相似文献   

12.
"一扇门",随时为想"找个说法"的群众敞开;"一扇窗",牵起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各方合力,彰显治理现代化的决心和智慧。宁波市以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为"牛鼻子",对市域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进行整体谋划和建设,按照做优县级中心、做强镇级中心、做实村级平台的总体思路,全面构筑市域矛盾化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分析了杭州市社会矛盾的特点和成因,结合杭州市在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认为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将加快经济发展同加强民生保障有机结合,加强法制宣传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宣传,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大调解”格局。  相似文献   

14.
马卫国 《特区经济》2011,(2):234-236
近年来,我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处理大量涌现的社会纠纷,我国不断扩大民事诉讼法中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许多地区的法院也对简易程序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额纠纷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比如人们的日常消费领域,这些领域的纠纷有多发性、标的金额小、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人们在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因诉讼成本过高而止步,由此只能不情愿地接受商家的不负责给自身利益造成的损失。而传统的民事简易程序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小额纠纷解决的需要,一种比民事简易程序更加简化快捷的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函需引入。小额诉讼程序强调法官职权化和非证据化,这些特点能够有力地克服目前我国民事简易程序"无力化"的特点,真正发挥快速解决小额纠纷的作用。在我国目前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诉讼周期长、效率低、积案大量出现的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并吸收这一优秀制度成果,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小额诉讼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的效益化。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慈溪市积极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以"数字大脑"赋能基层社会治理。2020年以来,该市加快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成立慈溪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围绕功能定位、资源整合、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制网络、信息系统、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一张以信息系统为主脉、指挥体系为枢纽、全科网格为底座的基层治理网络在该市高效运转,推动慈溪市域治理向整体智治迈进。  相似文献   

16.
杨金河 《发展》2007,(3):36-37
仲裁是纠纷的当事人同意将其纠纷提交所指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裁断.它是除诉讼之外的又一种解决民商事纠纷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是构建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因此,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中,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自然将仲裁纳入视线之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述法治思维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措施及推动专业性调处机制向基层延伸,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即:推行四个对接,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正确判断和分析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和性质,研究科学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抓好调解机构建设,确保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今天,要建立多种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一是完善党政部门领导机制,二是健全社会协调机制,三是加强法律诉讼机制,把涉法矛盾纠纷纳入依法解决轨道,四是要强化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海曙区依托各级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大力推动人民调解机制创新,着力打造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人民调解O2O"模式,构建起矛盾纠纷调处"线上线下同化解、行业属地相衔接、组织机构齐服务"的新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快受理、优调处、强服务。今年1-9月,累计调处矛盾纠纷9873件次,调处成功率达到98.94%,涉及金额10821.5万元,其中受理线上预约案件8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9%。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呈现涉及范围广泛化、内容主体多样化、群体性矛盾易激化、诱发成因复杂化等一系列新特点,传统的信访接待和人民调解工作已难以有力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为此,张家港市在2004年8月成立了市社会调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从综治、司法、信访、公安、国土、建设、环保等政府执法和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常驻办公,负责受理、调解发生在本市范围内的民事争议、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