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郑乐 《资本市场》2007,(9):72-75
2000年至2005年,全美平均房价增长了58%,年均涨幅超过10%。进入2006年以后,房市开始大范围下行,房地产泡沫正逐渐被美国式的高弹性经济体制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所消化、吸收。业内专家认为,2007年美国住房销量和价格将继续低迷,房市将于2007年年底反弹。房地产泡沫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体     
《经济》2006,(10):18-18
《美丽国家》的轻浮与危险 日本《论座》月刊2006年10月号;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日本《朝日时代》9月4日出版;设计混乱的Google 美国《财富》10月2日出版;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 美国《福布斯》10月9日出版;债务的阴暗面 英国《经济学家》9月23日出版。  相似文献   

3.
图书推介     
《财经问题研究》2008,(5):F0004
《泡沫先生:艾伦·格林斯潘与遗失的七万亿美元》[澳]彼得·哈契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作者简介彼得·哈契,澳大利亚著名记者之一。曾经连续3年担任《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副编辑和驻华盛顿总编辑,现为《悉尼晨报》的政治与国际编辑。他1997年的著作《Ministry》是第一  相似文献   

4.
高新  邱奇 《生产力研究》2012,(5):155-157
美国和日本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这两国都曾经爆发过严重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这表明房地产市场隐含着泡沫的风险,研究美国和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和破裂的机制,对于我国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欣闻 《经贸实践》2008,(1):47-47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2007年底刊登题为《美欧经济由房地产奠定?》的文章,摘编如下: 在过去10年中,我们见证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极大繁荣,按实际价格计算,美国房价在1996年至2006年上涨近一倍。在沿海地区,房价上涨势头特别强劲。我们也在英国、西班牙、爱尔兰和中欧看到了极端走势。  相似文献   

6.
于洋 《商周刊》2012,(19):57-57
什么叫泡沫?拿针戳一下就破了,那才是泡沫。说中国楼市有泡沫,那为何用什么政策都戳不破?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在今年参加“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楼市泡沫是钢做的,而且还得继续涨。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03,(10):88-90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已近95岁高龄,一生著作不辍,从未停止观察全球企业与社会的变动。2002年是彼得·德鲁克人生转折的一年,他生了一场病,从教职中退下。同年7月9日,他接受了美国总统颁赠的美国最高荣誉勋章“总统自由奖章”。现在,德得·德鲁克大部分时间深居其美国加州克莱尔蒙特的居所。已经谢绝一切采访的德鲁克在《德鲁克谈未来管理》一书中文版出版前夕,破  相似文献   

8.
媒体     
《经济》2006,(9):18-18
未来日本首相的外交观 日本《论座》2006年9月号;安倍晋三找人“捉刀”了? 日本《朝日时代》2006年8月14—21日;谁杀死了报纸? 英国《经济学家》8月26日出版;恐怖新时代 美国《新闻周刊》8月21日出版;男顾客的秘密美国《商业周刊》9月4日出版。  相似文献   

9.
高操 《经济师》2011,(6):18-19
在日本,加藤正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位日译者,是日共公认的自然辩证法权威。《自然辩证法》在日本的翻译出版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献背景,通过加藤正对该著作的翻译出版,澄清了日本各界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对当时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书名:《日本泡沫经济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分析》编著者:郑秀君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09267-7出版时间:2012-12定价:22.00元内容简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住宅泡沫的背景,都会让人想起日本的泡沫经济,两者有很多相同点;当时日本经济和现在美国经济不同,危机后问题的发展趋势也会不同,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陈言 《经济月刊》2009,(8):128-128
继2008年出版第一册《日本经济蓝皮书》以后,2009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第二册日本经济蓝皮书,今年的题目是《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09》(主编王洛林,副主编徐平、张季风、刘瑞)。这是中国全面观察日本经济的一个窗口,也是我们预测今后中日经济关系变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次贷危机"至今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如何避免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比日本和泰国的金融危机,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去安徽开会,偶尔读到安徽作家潘茂群的著作《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顿生相见恨晚之感。中国GDP总量今年超越日本,  相似文献   

14.
在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中央银行家相信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对及时地识别泡沫没有信心,认为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未必能有效抑制投机活动,而逆风向调节资产价格泡沫会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因此,他们支持采取传统战略的货币政策。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的中央银行家对如何干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市场的有效性有所质疑,修正了以前的结论,认为中央银行可以识别有些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崩溃的后果非常严重,中央银行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15.
陈言 《经济月刊》2009,(6):128-12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2月为日本稻盛和夫出版了《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稻盛先生是笔者多次采访过的日本企业家,也读过他的很多著作,知道他在2004年出版过《活着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书,现在才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觉得是件好事。特别是在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外种种困难,需要进行新的开拓时,企业家仅有冒险精神是绝对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经进入拐点,楼市要有拐点也是被银行打拐的。要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从整体数据来看,成交金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拐点是错误的。在中国经济增长率至少保持在6%时,楼市也没有泡沫。中国楼市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被遏制。一方面,政府的行政限购措施抑制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极不稳定,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他们的收入比没被计算在内,而且是巨高的财富收入比,北京和海南的高价房照样有人买。我们无法找到中国楼市有泡沫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泡沫的路径选择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利用代际交叠模型,简要考察了确定性泡沫和随机性泡沫与经济动态效率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等资本市场泡沫对经济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资本市场泡沫时经济的影响与经济动态效率的关系,提出了资本市场泡沫的最优路径选择,即:当经济动态有效时,要控制泡沫最小化,抑制泡沫膨胀,对于已经过度膨胀的泡沫要及时进行化解;当经济动态无效时,要保持资本市场的适度性泡沫,同时控制其不超过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增长.最后,本文探讨了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泡沫的最优路径及其控制对策,这对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科 《新经济》2005,(4):94-95
《伟大的博弈》(TheGreatGame)是约翰·斯蒂尔·戈登1999年出版的著作,它的一个副标题是《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TheEmergenceofwallStreetasaWorldPower)。2004年由祁斌先生精心翻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跨越35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再现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书文风朴实,内容翔实、生动,让人在轻松浏览百年历史画卷的过程中深思史实、明悟哲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史著作。  相似文献   

19.
王春雷 《经济论坛》2011,(9):161-163
本文利用单位根与协整检验,以上海为例,对住宅市场价格泡沫的特征进行讨论。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除了检验泡沫的存在性之外,还对泡沫程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上海住宅价格在2004年后产生泡沫,而且住宅价格持续高于基本价值。住宅价格泡沫程度在2007年前并不严重,而从2007年开始,泡沫急剧扩张而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趋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直到现在,泡沫处于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泡沫国际比较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若雪 《财经科学》2010,(12):91-99
本文对比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分析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一些共同点,并对中国房地产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并且房地产业是半市场化的,因此即使存在泡沫,也不会出现日本式崩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