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计划工作,对实现“九五”计划目标以及做好与“十五”计划的衔接,为新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具有特殊意义。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攻坚战,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到年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要摆脱困境,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要控制在30%左右。实现…  相似文献   

2.
刘伟  陈晶 《辽宁经济》2000,(5):15-15
辽宁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紧紧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大力开拓市场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强化企业管理 ,狠抓企业扭亏增盈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 1999年底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 ,共实现利润 13.1亿元 ,同比减亏增盈 38.0 1亿元。资产总额、销售额、实现利税均占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80 %以上的 497户国有大中型企业 ,亏损面由年初的 5 1%下降到35 % ,亏损户由年…  相似文献   

3.
栾桦 《辽宁经济》2000,(6):10-11
我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已进行两年。从 1 999年 3季度开始 ,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后首次为正 ,改变了长期数月连续净亏损的局面。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减少 ,盈利企业逐步增加 ,经济效益已经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 ,扭亏脱困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以改革促发展 ,抓重点带全局 ,我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1 .加速国有企业转制、改组 ,通过资产重组 ,进行结构调整 ,使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1 998年 ,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 3年脱困的第一年 ,全省 786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经过一…  相似文献   

4.
国有物资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关键在于扭亏增盈。只有以改革为契机,以扭亏增盈为中心,加大整改方案,强化内部管理,坚持拓展主业,盘活资产,降低费用,保证扭亏增盈目标的实现,才能求得物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国有物资企业的现状及亏损的原因近年来,物资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中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为工作重点,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紧缩对全省经济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2000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速 《上海改革》2001,(12):39-42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根据党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已在去年基本实现,但是“三年改革与脱困”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而是深化改革的新的起点,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而且能够多样化,但是如何才能使其具有与非公有制一样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与壮大?党中央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决议中都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大目标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省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分类指导,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市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实的工人,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标志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最关键的一年,也是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国都在关注辽宁,党中央、国务院在期待着我们,全省人民也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打好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攻坚战。为此,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完成十项工作任务。第一...  相似文献   

9.
亏损严重、下岗增多、效率低下、负担沉重……这些特征被人们称为“东北现象”,它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重要话题。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决战之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系到东北地区跨世纪发展,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由此可见,破解“东北现象”的意义重大,世人瞩目,迫在眉睫。 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国企改革与脱困“会诊”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结合本企业…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7月,朱基总理视察辽宁时,要求我们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进而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后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全党提出这一工作目标。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效实施招商引资,强化企业管理,狠抓扭亏增盈,使我省一大批处于亏损和困难状况的国有企业初步摆脱困境,一批有活…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了攻克国企改革这个“难关”,党的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决胜之年。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动力,并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力促这一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天津市的一些困难企业在改革与脱困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力争实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提前一季度脱困目标,使国企后续发展能有良好的基础,天津市财政、经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四项措施,切实解决困扰处在困境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难题,调动企业以及经营者扭亏脱困、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记者:我省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状况如何?薛金炼:我省如期实现了脱困目标,而且,实现的指标比国家要求来的高。国家对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总体要求是,一是全国520户重点企业要有80%以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二是全国659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有60%以上摆脱困境;三是各省市要增盈或扭亏,14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要增盈,2个行业要减亏;四是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要突破1000亿。而我们省的情况是——列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中我省的11户企业,已经有9户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制,还剩南平锅厂和福州人造板厂2户正在改制中。我省2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到2000年底有24户完成规范化的公司制改制,改革面达到85%。所以,我省完成的改制数量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列入全国6599户需要脱困的大中型企业我省有69户,到今年10月底已完成脱困46户,到今年年底预计可再完成6户,共达到52户,脱困面可达75%,超过国家的要求。另外省内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251户,扣除军工、资源枯竭的及公益性企业后,亏损的是57户,亏损面为22.7%。另外,我省九地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都可实现盈亏相抵,并产生净利润。行业按...  相似文献   

14.
潘艳 《南方经济》2002,(7):23-26
债转股是国家为了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实践来看,债转股对促进企业扭亏增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着偏离市场经济原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通道不畅、企业转制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供选择的解决对策有:科学确定债转股企业的范围和时间;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股权退出渠道。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方案的第一年,也是实现“九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今年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以优化所有制结构为重点,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大胆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一是重点抓...  相似文献   

16.
动态传真     
《开放潮》2000,(5)
今年国企脱困 要抓好七项工作 国家经贸委提出《2000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指导意见》,强调着力抓好七项工作。 第一、围绕脱困目标,做好规划,落实责任。各地区经贸委名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脱困目标的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本行业2000年企业脱困工作的规划;要层层落实脱困责任制,把脱困工作的目标;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企业。 第二、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综合运用好各种脱困手段。企业脱困工作要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并与各地区、各行业正在制定的“十五”规划相衔接。在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方向明确后,要配套地运用各种政策手…  相似文献   

17.
主持:孟宏斌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在新世纪的的开局之年,国人最关心什么呢7国企改革三年脱困目标能实现吗?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为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实施了“债转股”等重大政策措施,国有企业已经向良性循环方向迈进。据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国家前年确定的亏损企业,至少有一半在99年底将扭亏为盈。但是,目前世界经…  相似文献   

18.
辽中南老工业基地主要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城市群。近20年来,辽宁不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努力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实现,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基础组建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大中企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到2000年底,党和政府原定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即从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实现。这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成绩,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增强了人们进一步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只是中间的阶段性成果,离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新世纪国企改革须再加力。 那么,今后国企改革到底还要抓些什么呢? 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由于我国有望在近期加入WTO,留给企业进行认真的改革、使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20.
衷言 《辽宁经济》2002,(11):4-5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密集的省份。积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不但关系到辽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经济改革序幕开始,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到转机建制,在探索与实践中,走过20多年艰难的历程。进入“九五”以来,按照十五大提出的“三年基本搞好国有企业”的目标,辽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战场,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分类指导,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中小企业转制面达到57.9%,中小企业担保和服务体系开始运行;建立优胜劣汰和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机制,依法对828户企业实施关闭破产,盘活存量资产160亿元。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辽宁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1年与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