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京 《特区经济》2008,(4):138-140
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互动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并针对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提出共生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面对高校纷纷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把"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如何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需要探寻适合的路径。文章从地方经济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学校在服务地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及职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目的在于形成"学校和地方经济互动"模式,走协同发展之路,促进高校有效服务地方发展,最终达到校地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高校提供技术、专业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地方高校也需要在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科研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主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与安化黑茶特色产业互动发展为实证,提出了高校与区域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和建议,以期为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与凸显其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章春杰 《黑河学刊》2013,(10):36-38
区域文化具有聚集性、独特性、区域性的特征。区域文化促进地方高校特色文化形成,地方高校特色文化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两者需要互动融合。地方高校要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策应区域需求、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推进区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背景下的产物,其诞生、生存和发展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方高校只有坚持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其特色,也才能有较强大的生命力。但互动是双方的,利益是互动发展的驱动源,惟有对利益关系的明确,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其他组织的互动行为的发生更有依据、主动、顺利、有效。  相似文献   

6.
程鹏 《特区经济》2010,(5):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泛珠"9+2"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为主的地方区域发展模式。地方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逻辑是由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的:中央政府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制度需求矛盾、政府间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目前,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正由制度替代发展时期走向政府集体自觉行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品牌战略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峰 《特区经济》2008,(2):205-207
城市的品牌战略应考虑企业品牌建设与城市品牌建设并重,在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要重点围绕城市支柱产业,打造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背景下的产物,其诞生、生存和发展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方高校只有坚持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其特色,也才能有较强大的生命力.但互动是双方的,利益是互动发展的驱动源,惟有时利益关系的明确,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其他组织的互动行为的发生更有依据、主动、顺利、有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税制改革推进,财源建设一直是地方政府重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实施分税制以来广西财源建设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矛盾、问题,并就提高广西财源建设成效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分税制机制的完善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地方财源建设成效,形成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良性互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甚为重要,将其融入到地方高校的建设之中,从而达成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共赢目标已成为现今地方建设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为突破口,在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高校与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互动关系的前提下,探讨出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良性互动对策:即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开放交流机制,打破沟通障碍,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创建新的高校文化整合体制,实现双方系统共建;增加城市与地方高校互动的深度和联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11.
于哲  张英 《北方经济》2010,(16):84-86
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贵州省物流与出口的发展关系,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且贵州省物流和出口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并未形成内在互动机制。从而得出结论:推进贵州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物流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临近省份便利条件,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陈赞晓 《特区经济》2011,(10):303-304
园区经济,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它既不同于区域经济也不同于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具有创新性、融合性、集聚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经济有机体。它以其突出的特征,相互结合,互联互动,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优势。建设园区经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极大、影响长远,因此,必须抓好科学决策。建设园区经济的定位要"高",决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把决策转化成行动要落实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世巍 《特区经济》2009,(12):13-14
"交通站场经济"是指交通站场及其周边区域所形成的产业和与这些产业密切互动的跨区域的产业。发展"交通站场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发展"交通站场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建设交通集散功能和商业经营功能有机结合的巨型建筑"航母",将巨型建筑"航母"与其周边区域的建筑物实行科学无缝连接;在"航母"及其周边区域内,营造人流共享、百业互动、百业兴旺的商业功能。发展"交通站场经济"的主要着力点是火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空港以及城际之间高速公路间歇处。发展"交通站场经济"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是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创新,可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情绪与民生直接相关,农民情绪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好和地方创造性工作。江苏省把"三化"战略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把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农村新五件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理性分析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村企互动,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的进一步保护农民的良好情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祝军 《乡镇经济》2010,1(2):78-82
少数民族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关系,而是在一个大环境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地方高等教育就有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力和载体;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上去了,又能反过来推动区域经济上新台阶。通过这种良性互动两者将实现双赢。文章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作实证分析,提出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中,需要大学、政府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只有三方形成对接和联动,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需要聚焦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治理中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的关系,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自上而下管控为特点的"治理"理念,摒弃单一的行政管控手段,转变为一种强调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新理念。当代上海自贸区的社会组织治理应包含双重视角:第一,上海自贸区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过程;第二,上海自贸区社会组织自身从草根化到专业化的自我规范化治理与组织创新过程。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该立足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植根市场经济土壤,自觉接受政府监管与大众监督,合法透明,通过政策引领、组织创新、网络互动、民主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经过近十年持续发展,以"城镇论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标准,因此新中国的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建设为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围,以发展县域、村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李秀萍  杜漪 《科技和产业》2014,14(10):53-57
基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研究区实际,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化评分法对绵阳市县域"两化"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绵阳市9县域整体的"两化"发展水平较低,分异明显,涪城区"两化"呈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其他8县域总体上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新型工业化水平;各县域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差距相对小,但在"新型"要素上差距大;各县域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两化"良性互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石钧 《科技和产业》2012,12(4):36-38
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增强了区域竞争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环境建设有待完善、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产业模式过于单一、研发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把产业集群理论和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是"十二五"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并结合县域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统筹规划、配套政策,完善地方产业集群服务支持平台,延伸现有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水平高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