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的产业模式,存在新材料和中场发展不足的状况,目前的产业链中比较优势是矿产及初加工材料的出口和不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成品生产,其中中场产品,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和精密零件,主要已进口为主。从整个产业看,产业链如图3所示,呈字母“Z”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20年,基于参与国际的加工组装分工,“中国制造”得以崛起。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制造”发展始终的,对于“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将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瓶颈是科技创新;“中国制造”未来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材料到终端制造的整条价值链来说,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的20年中做了两件事:材料的初加工和制成品的组装。但是,这两件事也使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使中国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应有位置。虽然中国一直在做低水平加工,但是由于有了20年来材料产业的发展和低成本优势,为“中国制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这样讲,“中国制造”的崛起是整个中国确立在世界上位置的潜能所在。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3-15
“中国制造”“Z型链”的真正含义是表明我国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无论是从产业规模、竞争能力、国际化程度还是品牌度等来讲,还不能与“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当年所达到的高度相提并论。推动“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1-13
从经济角度讲,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是制造产业链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企业》2006,(11):20-20
目前,中国已有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如钢铁、水泥、数字程控交换机等。据初步统计,中国“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品多达上百种。  相似文献   

8.
卫志民 《企业研究》2007,(11):12-12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人们首先会想到"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与"德国制造"不同。"中国制造"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多承担劳动密集使用的生产环节,而"德国制造"则多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或主要承担技术密集使用的生产环节或人力资本密集使用的研发环节。其实,这个差别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和创新体制不同的体现。任何国家都不是先天就是发达国家,不是先天就处于技术进步的最前沿,德国也曾是欧洲的落后国家,"日本制造"、"韩国制造"也曾是产品不可靠的代名词。所以,中国今天生产低端产品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规律性的阶段,是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必经阶段,我们可以缩短它,而不可能超越它,因此,这个差别并不令我们特别担心。  相似文献   

9.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梦樵 《中外管理》2008,(2):111-111
仅在2007年年末2008年年初很短的时间里,华章图书就连续推出了三部颇有关联度的著作:《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龙行天下》,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新的挑战——提升企业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内成本上升正在削弱“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力,某些订单外流到了越南等其它后发发展中国家,甚至回流美国,中国制造面临20年来空前的双向挑战。但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会延长许多产业在中国国内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人最近的表现让工厂主们着实吃惊不小。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似乎正在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沉默而内向的性格,开始用一些特别、甚至极端的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在负载“中国制造”这艘巨轮前行了三十余年之后。工人们却发现,自己的利益已像巨轮制造的浪花一样,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制造”的十年,第二个十年将是大宗商品的十年。前十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制造产品;第二个十年,中国对各种大宗原材料庞大的需求使中国成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重要一方。因此,大宗商品将是继“中国制造”之后,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5-18
“中国制造”从“Z型链”到“L型链”解决了“中国制造”价值增值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中国制造”资源紧缺对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资源与能源问题只有放在全球化的框架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能源,重视新能源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中国始于1978年,印度始于1991年,均以异常隆重的仪态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那么,在“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又是如何一种开放格局呢?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惊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不断涌现的新产品,“中国制造”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多是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多制造企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中国制造”也遭遇发展瓶颈,大量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曾兰 《中国企业家》2006,(24):48-49
本次调查始于2006年11月初,在半个月内本刊调研部共发出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型企业。截至发稿前,共收到回复问卷47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回复率为14.8%。以下报告结论根据回复结果统计得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需要转型,科技集约型战略才是中国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科技集约型战略更能促进和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