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传统的企业收益观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诸多新的收益、非传统收益对企业的经营收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美国都纷纷将传统收益扩大,采用全面收益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我国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收益观应用的序幕,在会计利润表中列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  相似文献   

2.
业绩呈报是企业会计的重心,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全面、公允地报告和披露企业真实的业绩水平和获利能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秩序和健康发展。而传统收益表作为企业业绩的综合反映工具在这方面已经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并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经过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一种新型的业绩报告模式即全面收益表(Statement ofComprehensive income)走入会计的视野,其革命性的演进必然引起人们的重大关注。本文指出,全面收益导致会计观念和会计原则重大的带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方面“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另一方面,全面收益观还形成对传统会计原则的挑战和拓展。从英美国家及国际会计的改革进程来看,全面收益表取代利润表而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表式已经成为趋势,但无论就其形式、内容还是方法而言,目前还存有很大争议,持续改进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当中。如何确立全面收益表的地位、怎样扩大全面收益表的普遍适用性以及怎样确定我国业绩呈报改革的进路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合收益是在经济学收益基础之上采用会计方法衡量的企业收益,相比传统的会计收益,它所能反映的企业收益将更为全面详细。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综合收益观念的阐述,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综合收益做了简要的概述,并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引入综合收益理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观下总括收益概念要求综合收益全部信息均作为收益项目在收益报表中列示。只有综合收益才能全面反映企业业绩因素引起的经济资源、经济资源要求权及其变动的信息,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产生能力的业绩信息需求。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及其构成包含更多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收益信息透明度,更具决策有用性,但在分析时应赋予其各构成项目以不同的权重。国际及各国相关准则只规范综合收益的列报而未规范其确认与计量,在我国明确规定在利润表中完整列报综合收益的准则背景下,会计界应打破没有一个财务指标是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局面,将综合收益信息纳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顾珺 《会计师》2014,(12):8-10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市场化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09年,我国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综合收益"的概念,而在2014年,利润表中新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两个栏目.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了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而综合收益是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总和.这次修订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会计准则向着决策有用观的的方向改革,另一方面表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很多财务人员对于综合收益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综合收益披露现状并不乐观,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论述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内涵,并且比较了综合收益和传统会计收益的区别,最后在对综合收益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全面收益报告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收益的确定,会计界和经济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会计界采用会计收益,而经济界采用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企图用实际收益来取代名义收益,其相关性较强,但由于其很多计量都是凭主观判断,其可靠性较弱;会计收益采用“收入费用观”计量,遵循历史成本、配比和谨慎性原则,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得到了广泛接受。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会计收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需求。鉴于此,人们试图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相结合,采用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0.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论述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内涵,并且比较了综合收益和传统会计收益的区别,最后在对综合收益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从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中体现出的全面收益思想,并对我国收益报告的完善提出了建议。一、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传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其他综合收益与净利润一起构成企业的综合收益,综合收益观是收益报告的主流趋势.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列报其他综合收益,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帮助委托人了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收益做出决策.这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也是一致的,进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促进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洪发 《上海会计》1999,(10):22-2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企业对外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企业对外投资核算的内容也愈益丰富。但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投资核算方面的规范不够全面,影响了企业投资核算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现就股权投资核算规范及实务存在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股权投资的划分和科目设置上的问题。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通常将企业在股票市场所作的股票投资列于“短期投资”项下;将企业对股份制企业的直接投资列于“长期投资”项下;企业向非股份制企业的投资,通过“其他投资”科目加以核算,一般列于“长期…  相似文献   

14.
企业进行股票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企业投资的目的,不是以投资者持有股票时间的长短来作为划分标准。 企业为获取更多的收益,把暂时多余的资金用于购入非本身业务需要但能随时变为现金的股票,称之为短期股票投资。其投资的意图是为了避免资金的闲置,用以获取收益并作为现金的后备来源。这类股票必须是在证券交易中易于出售、交易活跃的股票。 短期投资属于企业流动资产性质,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因而可以通过“有价证券”科目来反映。我国会计制度中“有价证券”科目一般是属于“专用资产”大类,但我国目前专用资产与流动资产可以合并使用,故而放入“有价证券”科目,也不会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一)全面收益理论与资产负债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观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在计税基础上,由原来强调从收益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到现在强调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企业在  相似文献   

16.
递延收益是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其价值评估与企业的一般经营性负债和付息负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递延收益”追本溯源,在厘清该科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梳理该科目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要求,重点探讨采用不同方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对递延收益的价值进行估算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利润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已经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不能为投资人、债权人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等相关组织相继提出改革措施,认为全面的业绩概念应当通过综合收益体现,综合收益表也随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由于递延收益科目在企业日常活动中不太常用,故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现把递延收益科目的会计核算及有关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与列报浅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对外公布或对外报出后,在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各种专项审计或检查中,如发现以前年度会计处理出现错误或偏差,影响上年度损益时,企业应及时做好账务调整工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对重大错误调整事项作了明确说明,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期末将该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企…  相似文献   

20.
“递延收益”科目作为一个新的科目,虽未在《企业会计制度》和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但公用事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已逐渐开始使用。本文浅谈对该科目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