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外产学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要素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已被证明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对其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各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创新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总结可吸取的教训和可借鉴的基本经验,使我们充分了解国际上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从而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郑好  吴香 《江苏科技信息》2011,(12):48-50,55
产学研合作是由高校和研究机构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从而为企业提供创新动能的合作方式,是提高国家整体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创新的动力源,是创造知识创新成果的主体,因此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可观的能动性。目前国内的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能动作用,与产业进行着优良的能动合作。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仍需要高校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应对和解决,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雪艳  薛美芳 《中国经贸》2014,(17):134-135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合作模式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合作模式选择不当,则会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增加合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合作主体进行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并为进一步解决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不当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2006,(11):18-21
进入21世纪人类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竞争。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科技工作已经逐步发展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高校科技工作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必将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选取了六所大学.将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经验。供大家交流和参考。[编按]  相似文献   

5.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地方产学研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6.
李朝明  邱君 《科技和产业》2015,(11):111-115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产学研协同创新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合作问题日益尖锐复杂,因此寻求适合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对于促进其协同创新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对企业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总结了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合作模式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剑昕 《中国经贸》2014,(11):74-74
为了使我国在2020年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尽早实现这一计划目标。所以要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尽快建立起来,从而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产学研合作上作出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经济主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让参与合作的各方主体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研究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同时,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也暴露了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对企业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TCL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项目、技术.人才的合作方式,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咨询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决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智能库”和“信息库”的作用,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回顾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构建“虚拟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于江苏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以项目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人才交流与培养为纽带的3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江苏实践中的优劣势,提出优化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来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来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线上产学研对接平台来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用合作中存在着主体、模式选择存在误区、企业追逐短期效益、政府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探讨了一种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创新,但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在与企业进行的产学研合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研究高校如何在产学研中定位以及如何将产学研转变为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100家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调查,发现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间合作都是企业合作创新的常用模式,那么这两种模式的合作创新绩效是否存在的差异呢?根据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新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种模式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两者的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两种模式的各绩效指标的评价值存在显著差异,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的学习能力的贡献最大,而企业间合作对于产品开发效果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企业合作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合作竞争开始代替企业竞争而成为经济发展主流的今天,合作创新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合作创新的内涵界定、动力机制、模式选择以及合作创新在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和提高中所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高校等各类资源优势,围绕"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理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11,(4):21-23
产学研战略联盟:指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以提升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分析,义乌市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主要做法是:政府创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技术、信息、资源、人才、成果共享机制,创意园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孵化企业,虚拟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克关键技术,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结合国际比较,得到启示: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创新人才、资金是核心,建立产学研共赢机制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通过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我国大学与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服务的意识不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起知识流动、人才流动、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学研合作仍以短期合作、松散合作、项目合作为主,没有建立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要素多向流动、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这也造成了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协同创新建立核心能力,实现附加价值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加。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创新需求和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中小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创新特点,本文认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可以采取的协同创新模式分别对应依附于大企业模式、中小企业联盟模式以及产学研模式。文章的最后为中小企业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