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我国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从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做一理性思考,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进入社会的知识分子,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其健康和谐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解决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以自我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以建设素质教育队伍为前提,以参加社会实践为途径。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秀 《黑河学刊》2009,(6):126-127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文明的可靠保证。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让当代大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迎接生活的挑战,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书玲  吴丽 《黑河学刊》2011,(1):114-115
健康人格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问题,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自我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热点问题,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大学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根本目标.该文着重从道德人格及培养意义入手,阐述现代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培养内容与原则,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从体育的本质特点出发,探讨了体育活动的功能及其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魏向阳 《魅力中国》2013,(32):383-384
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既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90”后大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彦如  李义 《理论观察》2014,(4):140-141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格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力图使高校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大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世民 《重庆与世界》2012,(1):53-54,60
根据学生平时作业中的记载谈《大学语文》教学和大学生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透过学生的视野看《大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健康人格内涵、特征和分析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青年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磨练意志和培养优秀品质,强化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提升思维分析、沟通协调和灵活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体育(篮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手段对大学生人格塑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体育竞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很好的适应外在社会环境的心理特征,提高大学生独立自主、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格培养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完美人格.校园体育史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高校心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3.
分析数学美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数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关,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之兴衰命运,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飞  黄颖 《老区建设》2013,(6):14-15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人格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如何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也是高校人格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所有单亲家庭都是有"问题"的家庭,通过对比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表现的差异,我们要尽量避免不适当教育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吸取借鉴优秀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于洋 《黑河学刊》2010,(9):104-105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常常面临一些困惑。由此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从而养成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对随机选取的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表明:除了对健康的担心该因子外,神经质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性的人格特质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其他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学生个体需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幸福感水平;学校应完善有关设施和职能,多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优化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环境;进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高等教育以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针对目前学生人格严重缺失的现象,本文简单探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人格培养问题,供广大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主流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道德人格缺陷。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认为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及家庭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党员成材、成人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当代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王红 《改革与开放》2012,(8):152-15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提升教师人格素养是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试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师人格素养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