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相似文献   

2.
于乐 《武汉金融》2014,(4):30-3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成为了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业务范围逐渐扩展,融资规模不断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探讨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鉴  黄儒靖 《时代金融》2013,(11):128-129
在利率管制和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影子银行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积极影响,但随着其规模的急剧扩大,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广泛的渗透和脆弱性引起了普遍的担忧。本文从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界定出发,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其对金融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分别从宏观调控层面、微观银行层面以及金融创新视角,对如何有效的实施风险监管,构建与优化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金融》2013,(6):92-96
<正>"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后所出现的一个新兴的金融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将银行贷款进行证券化等方式,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由于此类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所以被称作"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不仅伴随着潜在的巨大风险,给金融监管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但是,影子银行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中国,可能表现为银行理财、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基金专户理财、信托公司、私募和公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虽然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银监会,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给出一个明确定义。但是,根据巴曙松(2012)从金融机构的业务角度进行的分类整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可以包括由窄到宽四种口径。即使是采用最窄口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也包括信托业务。换句话说,信托业处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信托业的现状特点,揭示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化解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浮出水面。而伴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资金需求的不断上升,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引发各方关注。本文梳理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结合中西方影子银行的差异,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规模,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的操作模式,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蚂蚁金服、趣分期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流行,影子银行体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较晚,其高杠杆、隐蔽性的特点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健全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和特点,对比研究中美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特点、潜在风险等方面的异同点,借鉴美国并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特点,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成为备受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研究》指出,影子银行的融资主体,主要来源于宏观调控方向急剧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及长年被融资难题困扰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0.
向宇  李淞洋 《时代金融》2014,(1Z):165-16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及其作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着手,通过从理论上分析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背景及现状,提出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及其作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着手,通过从理论上分析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背景及现状,提出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田 《西安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曌  高龙 《时代金融》2013,(15):156-157,164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和宏观调控的加强,影子银行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对中国式影子银行进行明确的界定,从监管强化和金融创新的角度探析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趋势,提出了应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从而提高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程佳敏 《时代金融》2014,(1Z):142-142
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主要集中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信贷和融资业务领域,但就中国目前而言,其范围更为广泛,影子银行概念包含多种层面,即机构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工具层面。不同维度口径的统计,揭示了影子银行的范围。本文梳理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主要集中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信贷和融资业务领域,但就中国目前而言,其范围更为广泛,影子银行概念包含多种层面,即机构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工具层面。不同维度口径的统计,揭示了影子银行的范围。本文梳理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戚珂莹 《时代金融》2014,(17):189-190,195
结构多样的金融市场和日渐深化的金融创新,是影子银行在中国"井喷式"发展的环境背景。纵观各国的金融业发展路径,影子银行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信贷的迅速扩张,影子银行的风险日益暴露,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危机案例,集中体现了影子银行风险的危害性,人们对影子银行亟待监管的现状开始有了认识。本文从中诚矿产信托风险案例出发,反思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规模2011年,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含中国)对影子银行明确了两个定义:其广义概念上的影子银行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狭义的概念即指"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体是指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不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高杠杆)或监管套利等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关注。近几年,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规模日益庞大,对经济影响日益明显却受监管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较晚,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严格,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近期对影子银行的关注热点作为2012年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至少在三个方面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反映了有关认识远未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