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进程表明,原有的世界经济分工体系已经被打破,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新塑造,这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趋势,其次说明新兴经济体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了新兴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但也开始暴露出不少自身固有的阻碍经济发展的顽症。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经济增长前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本文以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储备、短期债务、货币余额与利率等相关金融指标,分析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综合经济风险,并且为新兴经济体的未来的经济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走势判断 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发展的困难有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尽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有所推迟但预期未变,大量资本开始流出新兴市场,对新兴经济体股市、债市和汇市将带来严重冲击,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发达经济体的逐步复苏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回暖,明年全球经济形势会略好于今年。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上半年,由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我国经济在国际影响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上半年港口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并呈现低速增长局面;航运形势相当严峻,企业经营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5.
安狄 《首都经济》2010,(12):21-21
新兴经济体将通过加息来抵御本币贬值和输入型通胀,这样就会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经济发展减速甚至中断,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改革与开放》2013,(23):100
朱民: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未来面临新转折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14日在"201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做主旨演讲时表示,从2011年开始,80%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放慢,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放慢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新兴经济面临新的转折。朱民表示,过去三十年,新兴经济市场经历了强有力的增长,有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有外部需求旺盛,也有融资环境宽松的原因,由此推动经济不断地发展。而这一趋势正在改变,整个新兴经济体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在低位徘徊,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7.7%的较高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6%。长三角地区经济同比增长9.7%,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全国水运货运量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7%。长三角地区水运货  相似文献   

8.
锡士 《上海经济》2011,(2):34-3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双速”复苏特征,即发达经济体增长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9.
受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和衰退风险等重大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2019年的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下行的压力。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同步放缓。展望2020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紧张局势缓解以及各国继续运用货币与财政手段进行"政策托底",世界经济有望弱势回稳。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势头趋缓。美国将迎来大选,政府有动力刺激经济实现温和的增长;欧洲的增长会更为缓慢,部分南欧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日本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因为消费税上调而出现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能有望增强,但部分国家面临着债务、汇率及民粹主义风险,各国经济走势也将出现分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强,中国经济将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力与稳定器。  相似文献   

10.
虽然新兴市场仍然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但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减缓,使人们越来越担心出口减缓将降低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  相似文献   

11.
锡士 《上海经济》2011,(1):34-35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双速"复苏特征,即发达经济体增长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经济复苏不平衡将加剧汇率动荡。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3):F0003-F0003
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与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拟于2014年11月7日至9U在广州联合举办以“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为主题的“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2014新兴经济体合作与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3.
任晓 《浙江经济》2010,(23):29-29
新经济增长理论以为,一个经济体长期内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三个因素,即资本形成、劳动力形成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发达的程度不同,经济增长对这三个因素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高的资本形成比率是其长期增长的重要条件。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迈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或产业结构升级,都经历过投资率显著上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趋势脱钩以国际收支失衡加剧为背景,难以持续。危机之后,欧洲和日本的复苏疲弱、美国的再工业化以及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代表的世界贸易规则重塑,都使这种趋势脱钩模式更加难以为继。中国当前的国内经济改革、对外走出去的战略,将在需求端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新的机会,在供给端通过直接投资改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潜在增速水平。因此,中国将有望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良性趋势脱钩中扮演关键的历史性角色。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向更为具体的经济影响力转变,进而提升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局部乃至全局的制定与协调能力,并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5.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21):7-9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新华网华盛顿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日前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并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报告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3%,比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报告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的短期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期风险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潜在增长下降局面,一些发达经济体还可能出现停滞。该组织将2015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至3.8%。  相似文献   

16.
新兴经济体复苏始于春季,亚洲复苏势头尤为强劲工业生产、商业调查等供应面的经济数据和先行指标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始于今年春季。以年率计算,24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工业生产在连续两个季度的急剧下滑之后,在2009年2季度增长了17%左右。如果扣除中国和印度,那么主要新兴经济体2季度的平均增速有所降低,但也.超过了10%。在各主要地区之中,亚洲工业生产的复苏势头尤为强劲,而且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公共部门需求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导致中国和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从经济增速高峰下滑,欧元区则从衰退泥潭中蹒跚恢复.但可喜的迹象是在私人部门需求保持强劲的同时,随着财政整顿步伐的放缓和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活动已开始重新加速.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增速在下滑后开始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动态则继续分化,发达经济体的实际经济增长符合预期,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实际经济增速则低于预期.总体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虽未出现经济"硬着陆"迹象,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2012年以来,新兴经济体集体出现经济放缓趋势.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速首次破8%,印度经济更是自2011年第一季度增速7.8%后出现连续下滑态势,巴西经济增速则已经连续8个季度下滑,而通胀率却居高不下.诸多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下调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但看好中国经济的趋稳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外贸出口低速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全球GDP实际增长预计达到3.3%,较2012年全年平均增速提升一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GDP实际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1.2%、5.3%,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依旧曲折。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衡,稳中有进,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4809亿元,按照可比  相似文献   

20.
2018年是世界经济曲折发展大变局的一年,全球贸易摩擦升温、金融环境收紧、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以及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等将拖累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包容性深受挑战。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乐观程度降低,经济企稳仍将面临多重挑战,增长将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趋缓,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将随着政府财政政策作用力减弱而回归平庸常态;欧元区因"内忧"(重债高位)和"外患"(全球贸易摩擦冲击)等,经济增长面临不可持续;日本将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贸易摩擦升温,较快增长势头或将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因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和政治风险总体偏高,增长势头或将减弱,各国经济走势也将明显分化。中国因追求高质量、更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增长势头将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