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牧区是什么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必须从牧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必须从牧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内蒙古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朱珺 《老区建设》2008,(8):47-48
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发展农村图书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这个问题,报告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这个问题,报告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沈芳 《老区建设》2006,(6):44-4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发展》2009,(3):86-8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长期战略决策。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业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一直偏低,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问题,农民在农业中的增收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这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市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原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振宁 《发展》2010,(8):87-87
“三农”问题是关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现代化,其实质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引言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连续多年下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国家和政府决定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向农村倾斜,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与城市携手并进。山东省从重塑“三农”入手,开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破题,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县域经济日趋繁荣。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农行全面实施经营转型,就必须找到农行“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吴毓伟  邓晓贤 《宁波经济》2009,(11):24-26,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对“三农”的历史性欠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西部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因为西部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如何破解西部的“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五”期间,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十一五”和今后的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十五”农村改革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十五  相似文献   

17.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农”问题也成为了影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阻碍.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做。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老区建设》2008,(21):4-5
近日从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我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服务和保护了“三农”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西部论丛》2005,(8):16-20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西部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因为西部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如何破解西部的“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话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直接指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