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福建省是第一批全面扁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2001年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面积1300万亩.纳入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面积2994万亩。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助工作全面辅开.经过几年实施,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4年,中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我省也同时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省开始进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为有效地落实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充完善管理办法.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管好生态林、用好补偿金”的总体要求,本人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黄志榕 《绿色财会》2005,(12):27-28
福建省是第一批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2001年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面积1300万亩,纳入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面积2 994万亩,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助工作全面辅开,经过几年实施,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4年,中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我省也同时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省开始进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为有效地落实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充完善管理办法,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管好生态林、用好补偿金"的总体要求,本人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07,(1):12-13
诸暨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现有林业用地22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4%。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从2001年启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全面开展区划界定。到目前为止.共有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64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9%.分布在22个镇乡、3个街道、3个林场268个行政村。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后.共发放补偿资金480多万元.惠及农户7万户。  相似文献   

4.
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被列入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范围,试点面积1300万亩,补助资金6500万元。为此,我省成立了以习近平省长为组长,省财政厅、省计委、省林业厅、省交通厅、省环保局、省审计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福建省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主体两监督”的工作机制,即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的主体是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资金管理和运行监督由计财部门、林业基金管理总站为主,审计部门配合,生态公益林的资源监督由林政处负责;召开了全省和设区市的启动会…  相似文献   

5.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家已大幅度提高了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的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资金管理和运行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为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2002年泉州市开始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目前全市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418.5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9.6%,其中国家级73.8万亩,省级337.5万亩,县级7.2万亩。根据生态区位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全市418.5万亩生态公益林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一级保护(严格保护)林地20.84万亩,二级保护(重点保护)林地208.79万亩,三级保护(一般保护)林地188.87万亩。  相似文献   

7.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将成为林业的中心工作,管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也将成为林业财务工作的核心问题。现就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及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我县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长汀县是以集体林为主的林区县,全县规划建设生态公益林11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390.3万亩的29.7%,其中108万亩为集体所有,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92.8%。全县116万亩生态公益林分布在18个乡(镇)198个村,其中5000亩以上的有83个村,3000亩至5…  相似文献   

8.
公益林管护工程是国家继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施行的又一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之一。实施公益林管护后的林分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多样化,发挥生态公益效用。为此,国家每年由财政拨付巨额资金,对被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分的林场、乡村支付管护补偿费用。公益林管护补偿资金使用的好,被管护的生态公益林恢复原生态的速度就快,质量就好,森林生态多样化、多样性就发挥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我省自实施《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已近五年。五年来,全省共划定了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5102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3975万亩,落实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近11.5亿元、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资金1.2亿元。五年来随着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林业生态意识;建章立制,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效益补偿工作;明确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机构,使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系统化专业化及加强资金稽查,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展开,使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要林业建设工程,并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根据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林业发展在新疆的地位,现就国家准备建立的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和已经实施的天保重点建设工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森林生态补偿基金本质上是财政安排的各项林业资金融为一体集中使用,因此,使用范围应当比较广泛,资金管理应以林业部门为主,财政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建议:①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基金是以促进林业事业发展为目的,其使用上…  相似文献   

11.
辽宁作为国家首批实行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地区,现已全面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和发展问题,实现森林生态价值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历史性跨越。针对辽宁的特殊区域和发展情况,特别是辽宁林业和生态建设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要建立和完善辽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是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机制。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开展的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实践探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临沂市设立了由县(区)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和市财政配套资金构成的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池”,赋予森林覆盖率价值指标,以年度市级森林覆盖率为基线,设定相应资金流出标准、流出方向、流向范围等技术规范,从而构建了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技术体系基本框架。临沂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三年来,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还存在森林质量指标和林木成材率指标细化不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奖补资金拨付方面的问题,文章分析上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全面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于2006年再次扩大补偿范围。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政策的逐步深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逐渐明显。一、我省生态公益林分布状况2004年12月辽宁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并组织开展了公益林区划工作。全省区划公益林面积5904.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2.0%。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3434.3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2469.9万亩。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实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来,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但在补偿机制、资金的分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09,(8):8-9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实施生态省建设,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森林面积由1979年的343万公顷增加到2008年592万公顷,增长1.73倍;森林蓄积量从7918万立方米增加到2.49亿立方米,增长2.59倍;森林覆盖率从36.4%提高到60.9%,增加24.5个百分点;人工林面积从104万公顷增加到28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我省自实施<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已近五年.五年来,全省共划定了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5 102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3 975万亩,落实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近11.5亿元、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资金1.2亿元.五年来随着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林业生态意识;建章立制,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效益补偿工作;明确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机构,使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系统化专业化及加强资金稽查,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展开,使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进展顺利.据2001年开展的效益评估结果显示,我省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明显改善,林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效进一步提高,各项生态效益能折算成经济产出为220亿元,生态公益林投入及生态效益产出比达到1:13.3,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欠发达山区,森林资源是民众生产、生活的依托。是社会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但森林资源的取得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及许多地方性法规对培育森林资源资金的投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欠发达山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少,这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2001年以来,通过试点及全面推进《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及实施《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对解决山区森林资源培育资金投入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浙江省对市、县(市、区)财力补助和奖励达42亿元,其中83%面向欠发达地区。由于补偿基金实施时间短。在拨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省委、省政府在实现绿化浙江目标后,提出了建设30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目标,并于2001年部署开展建设工程.2004年,我省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至此,我省共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2957.32万亩,年产生生态效益就达到722.6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241。省生态公益林正在产生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生态补偿机制正成功打造我省的绿色GDP。[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面实施后,2007年财政部又出台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等,进一步加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有效管理和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有林场和林农的切身利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加强扶持资金管理继续促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关于近年来财政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王力为了进一步做好财政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我们对全省部分市、县财政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并结合已掌握的全省有关情况,加工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