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源源  黎妲  侯瑶 《金卡工程》2010,14(3):157-157
预期违约制度在现代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合同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制度的基础上也对预期违约制度作出了规定,完善了我国的违约形态体系,但预期违约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在介绍预期违约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试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洁 《金卡工程》2010,14(6):82-83
起源于荚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制度一向是值得深究的一对联系密切的概念,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结合了这两者的基础上,以1980年《公约》作为优先适用的法律,发展出了自己的预期违约体系,本文试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出发,对比我国的预期违约制度提出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杜娟 《金卡工程》2010,14(11):42-43
我国立法关于反诉的规定比较简单,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也比较混乱,理论界关于反诉制度的研究也不是太深入。反诉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其完善需要民事诉讼各项相关配套制度的深入研究与完善,可以说反诉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反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与诉讼经济,实现民事诉讼的价值理念。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关于反诉制度研究的主流观点,主要包括反诉的概念、提起条件。第二个部分介绍英美以及大陆法系关于反诉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本土的具体情况,吸收借鉴其有益的部分,以期对我国反诉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反诉制度的重构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制度已臻于成熟。但从成法意义上讲,传统大陆法系合同法并没有形成预期违约制度,而被许多学认为与预期违约制度具有近似功能的不安抗辩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期违约救济权。两大法系合同法在预期违约制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两大法系对合同目的、违约行为的性质和首要违约责任形式的不同认识和规定,根植于成法和判例法的传统以及不同的合同法道德理念之中。相比之下,英美法的相关规定和理论更为合理,大陆法系国家应对其合同法的基本理念重新检讨并加以修订,引进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确立系统的预期违约制度,导致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预期违约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则;直到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这一局面方得以改变。本文从预期违约行为的含义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确立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以及现行合同法上预期违约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婷 《金卡工程》2010,14(11):24-25
预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效率为基础,我国现行合同法对此也作了简单的规定。本文旨在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英美法和国际公约同我国合同法在预期违约方面的不同规定,从而指出我国合同法在该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嫱 《金卡工程》2010,14(1):19-20
我国合同法吸纳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安抗辩权制度。本文试结合案例,针对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我国统一《合同法》吸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优秀成果设立的债权维护制度,由于这两种制度分别来源于不同法系,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制度,而我国《合同法》对有关预期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形式未明确细分和规定。因此,在适用上可能引起混乱。为更好地维护金融债权,本文结合两个典型案倒,探讨目前在我国《合同法》背景下对未到期债权的维护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庄海霞 《中国外资》2008,(7):162-163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在现代各国的合同法中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概念、构成及界定标准及其法律效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介绍了根本违约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国际法现行立法中的运用,且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对其在我国的司法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在现代各国的合同法中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概念、构成及界定标准及其法律效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介绍了根本违约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国际法现行立法中的运用,且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对其在我国的司法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份制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从出现到现在,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因为历史和经济体制等原因,长期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在实践中研究和应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建立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很重要。我国加入WTO后,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文章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第二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基本问题以及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模式,主要从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和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两方面着手改进。  相似文献   

12.
货币无小事。作为职能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责。本文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探讨对发行和流通中人民币现钞的监督与管理。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以形成人民币监管体系的初步架构:第一部分从现钞货币职能、法律赋予职责、保护公众利益、维护人民币信誉和权威、人民币流通特点等五个方面阐述建立人民币监管体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监管内容、实现途径、监管方式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人民币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建立人民币监管体系的实施主体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华金辉 《济南金融》2005,(7):30-31,34
随着企业年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如何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企业年金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选取经济与合作组织(0ECD)制定的相关规定,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监管制度作为考察对象,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探讨了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年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如何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企业年金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选取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制定的相关规定,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监管制度作为考察对象,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探讨了宪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综合性监管机构的出现,银行监管职能应否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分离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研究确定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协调关系的制度结构,并在这种制度结构下实现二者关系的有效协调,成为金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在逻辑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关系的涵义、基本内容,以及有效协调这些内容的制度结构与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部分对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关系的制度结构和效率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坚持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内部协调制度结构的前提下,研究探讨了加强和改善二者协调关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综合性监管机构的出现,银行监管职能应否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分离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研究确定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协调关系的制度结构,并在这种制度结构下实现二者关系的有效协调,成为金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在逻辑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关系的涵义、基本内容,以及有效协调这些内容的制度结构与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部分对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关系的制度结构和效率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坚持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内部协调制度结构的前提下,研究探讨了加强和改善二者协调关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孙婵 《中国传媒科技》2013,(Z1):248-248
告知义务制度是保险法中十分重要的制度。我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并规定了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告知义务制度的内容包括告知义务主体、告知形式、告知时间,等等。这一制度的构建有利于在处理保险行业权利义务关系时,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解决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冲突。本文详细介绍了保险法上告知义务制度的内容及相关制度,希望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与完善,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界普遍关注的“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第一部分讨论“效”和“长效机制”问题的本质,第二部分根据发达国家实践研究有效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风险管理失效的现实原因。第五部分对我国金融业实践中存在的风险管理“花瓶论”进行分析和评论,最后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云南金融》2012,(6Z):36-38
特许经营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由于信息不对称,受许人往往成为一些不法特许人非法牟利和规模扩张的工具。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制度。本文第一部分描述了特许经营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第二部分从披露主体、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详细叙述了该制度的内容;第三部分分析了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各项法律责任;第四部分则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颖 《金卡工程》2009,13(11):97-97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合同法通过判例发展起来的特有制度,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合同法和国际合同公约所普遍接受而成为现代合同法上的重要制度。面向21世纪的我国新《合同法》在参酌他国与他地区成功的判例、学说与先进的立法经验之基础上,第一次规制了预期违约制度,扩大了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体现了合同法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