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广告导报》2005,(5):118-140
从1979年新中国广告业的全面恢复,到2003年底中国广告业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广告业引来全世界的侧目。作为一家专业的广告杂志,本刊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为之激情勃发。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告诉每一位读者1000亿元背后的故事。从2004年第10期开始,我们推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系列百人(家)”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讲述那些为中国广告业走向繁荣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公司。本期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广告公司经理人”。  相似文献   

2.
姜红 《中国广告》2008,(1):74-75
相关链接:2002年度全国广告公司营业额100强、列广东省广告公司前十五位2004年度、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100强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5):28-29
“2005-2006年度中国广告风云榜”的评选已全部完成,颁奖的大幕拉开之前,我们和行业诸位朋友一样充满期待和欣喜,甚至还有一丝小小的忐忑。本期导报将揭晓“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机构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人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广告公司10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广告经理人50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广告营销策划25强”、“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风采的十大女性广告人”等奖项,这也是本届“中国广告风云榜”进行的最后几项评选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花火 《广告大观》2005,(10):115-116
2005年ONE SHOW全球广告创意大赛在美国纽约刚刚结束,广东英扬传奇广告公司凭借“视力表”系列公益海报,在这个全球最顶尖最严苛的广告创意赛事上,为中国大陆本土公司赢得第一支ONE SHOW银铅笔奖(“金铅笔”从缺),这也是ONE SHOW八十五年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本土广告公司在世界三大顶级广告赛事中赢得的最高广告创意奖项。这也是其执行创意总监郑大明,第二次率领本土创意团队在ONE SHOW获取奖项。同时,在法国结束的2005年戛纳全球广告创意大赛上,英扬传奇广告公司凭借“咖啡”篇雕牌天然皂粉杂志广告,在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创意赛事上,为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赢得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围奖,实现了戛纳五十二年历史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广告导报》2006,(3):38-38
从业时间:12 年度感言:作为首批“中国一级广告企业”的大众广告公司,2005年又连续第三次荣膺“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并上榜了“中国最具成长性本土广告公司”100强:2005年公司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54%。今后,我仍将坚持以“资源做强,专业做精,品牌做优”的服务精神,不断为“大众”的广告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新中国广告业的全面恢复,到2003年底中国广告业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广告业引来全世界的侧目。作为一家专业的广告杂志,本刊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为之激情勃发,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告诉每一位读者1000亿元背后的故事,从2004年第10期开始,我们推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系列百人(家)”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讲述那些为中国广告业走向繁荣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公司。本期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意总监100人”。  相似文献   

7.
从1979年新中国广告业的全面恢复,到2003年中国广告业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广告业引来全世界的侧目。作为一家专业的广告杂志,本刊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为之激情勃发,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告诉每一位读者1000亿元背后的故事。从第10期开始,我们推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系列百人(家)”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讲述那些为中国广告业走向繁荣作出贡献的个人或公司。本期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广告经营100人”。  相似文献   

8.
苏东  黄娜  范亮 《网际商务》2004,(8):30-3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尽管广州4A的召集人张小平先生并不赞成“本土广告公司与洋广告公司”之分,而认为只有“专业广告公司与非专业广告公司”之分,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则无疑更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参照体就自然有两个:一个是国际4A,一个是广州外的广告中心地带,主  相似文献   

9.
《广告导报》2004,(10):45-76
从1979年新中国广告业的全面复苏,到2004年中国广告业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广告业引来全世界的瞩目。作为一家专业的广告杂志,《广告导报》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为之激情勃发,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告诉每一位读者1000亿元背后的故事。从第10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百人(家)”系列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讲述那些为中国广告业走向繁荣作出贡献的广告人和广告经营单位。本期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平面设计师100人”。  相似文献   

10.
《广告导报》2005,(4):38-63
从1979年新中国广告业的全面恢复.到2003年底中国广告业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广告业引来全世界的侧目。作为一家专业的广告杂志,本刊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为之激情勃发.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告诉每一位读者1000亿元背后的故事。从2004年第10期开始.我们推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系列百人(家)”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讲述那些为中国广告业走向繁荣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公司。本期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营销、策划100人”。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严冬的到来,中国广告业欢喜困惑并存。面临国外广告集团本土扩张,本土广告产业化发展成为必由之路。通过对广告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新定位,对广告公司参股企业可行性分析和“捆绑式”商业模式进行探究,作者认为本土广告公司充分利用知识资本参股企业合作发展可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之路,这无疑是经济危机严冬广告业的破冰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得非常快。2003年以后,外资广告公司进入中国有了一些新的措施和规定.在这样的冲击下.中国本土的广告业总体呈现一种上升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但是目前广告公司也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广告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并且非常分散,而且我们广告公司在管理方面比较差,在资本的运作上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说本土广告公司在发展上应该是遇到了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3.
乔均 《中国广告》2005,(12):64-65
2006年以后中国广告市场将对外资完全地开放,这是广告业所期待的时代,也是广告业深为担忧的时代。跨国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管人士不断放言,在今后几年,国际广告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加大对华投资,重点加大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兼并:同时本土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纷纷放言,重组合资,加强兼并,强化联盟,提高竞争力。无论未来出现怎样的结局.可以断言,中国广告市场资本重组的划时代的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广东省广告公司诞生。25年一路艰辛跋涉,省广经历了太多风雨,书写了本土传奇。当1997年省广喊出“中国广告业的扛旗者”口号,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省广已成长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广告公司,本土旗帜迎风招展。  相似文献   

15.
潘洋 《中国广告》2005,(7):23-26
中国的广告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很有“全球捆绑”之势。自“外资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广告公司”之日起,就意味着中国的本土广告业正在被纳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经济轨道,参与竞争,参与客户争夺战。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广告第一阵营内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国内广告经营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我们认识到:本土广告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地域特点的创新之路,一边成长一边给自己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广告工具,做好本土品牌的优秀制造商!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06,(8S):27-28
自1994年开始,中国广告业力图建立以欧美模式的广告代理制为主的游戏规则。这一做法是因为欧美广告业比较发达,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基于同样的想法,韩国和台湾早巳向世界打开大门。但是,同样的思路,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韩国本土广告公司和跨国巨头分庭抗礼,而台湾本土广告公司却丧失了发展空间。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广告业借鉴良多。(这方面的话题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在本刊前几期的相关文章中多次提及。)  相似文献   

17.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7,(4S):35-36
提笔来谈本土广告公司的人才话题,深感意义重大。我知道很多人当初都是冲着罗斯福总统那句“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走进广告业的,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实在是相差甚远……中国广告业飞速发展,却是“迅速老去的青春行业”,事实严峻让人担忧。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已经意识到达一点,广告公司的用人环境正在改变。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在本土广告业内评个青年才俊奖,那么合众传播一定是座上宾。这家正式成立仅5年的广告公司有位30刚出头的年轻老板,“开朝元老”们就更年轻了。今年5月,合众传播得到中国4A协会正式接纳,成为中国4A协会中最年轻的成员。使人在朝气蓬勃的背后又看到了这家公司的稳重和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丁健 《广告大观》2004,(5):35-37
虽然各自服务的领域和方向不同,但广告业三大主体间不平等关系决定了媒体和广告公司的合作决不是毫无芥蒂的。在中国传统的“强媒体,弱广告公司”的环境下,媒介与广告公司争利,加上代理制的有名无实,广告代理公司只能在与媒介及媒介自办广告公司的斗争中生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广告业随着中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经历了从萌芽、无序竞争、膨胀增长,进而走向快速发展几个阶段,与此同时,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市场也日趋壮大,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一个接纳不同文化,适应、改变和接受跨文化管理方法的新阶段。本土广告公司通过关注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才架构,改良自身企业的不足,而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跨国品牌,也逐渐摸索出了“中国式”企业成长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