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呼之欲出.通常,设立期货投资基金有三种模式,即公募期货基金、私募期货基金和个人管理期货账户,但在我国期货投资基金逐步"阳光化"初期,哪种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呢?本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时三种设立模式的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对比研究,认为开展私募期货基金是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保险+期货"模式下的新型农产品价格保险,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价格保险定价方式和风险转移的方式。首先介绍期货价格保险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论述"保险+期货"模式的运作过程,理清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简化定价工作、转移巨额赔付风险、保障农户收入水平方面起到的良好作用。通过由总体到细化的设计对定价过程进行梳理。最后,讨论了风险中性定价模型、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定价模型和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目的是要得到一个符合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特征的费率厘定方案。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既是产粮大省,又是国家战略粮仓,在黑龙江省设立农产品期货交割库,势必会引发本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热情,可以引导粮食企业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机制,扩大期货交割规模,活跃现有期货市场;可以引导农民科学备耕生产、均衡卖粮并促进均衡运输,延缓价格波动,稳定产业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这对于黑龙江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搞活粮食流通,以及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天气类金融衍生品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天气风险的定义与分类、国际天气衍生品发展情况、国际巨灾类衍生品发展情况与我国农业现阶段的主要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了分析。指出风力指数期货的开发指导思想是:支持服务"三农"、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期货、保险合理对接模式的探索等,提出了风力指数期货合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彦辉 《商》2012,(13):225-226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做好三农服务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目前中国农产品现货发展仍有差距的前提下,期货市场成为稳定和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不仅通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稳定和增加农民收益,而且通过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服务三农的模式上,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探索,基差定价、订单农业的期货元素以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使得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针对高职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对高职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不足以及解决方案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推动该专业的就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现代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保险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山东和安徽三省家庭经营梨果种植户为样本,运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下普通农户和规模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了普通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意愿,并造成规模农户退出保险互助合作;第二,梨果生产能力、资金补贴程度、农业风险认知和渠道参与深度等因素对引入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后的家庭经营农户参保行为存在影响.建议鼓励农户依托区域农产品特色发展网络销售模式,针对农产品产量、价格和品质波动定制农业保险品种,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在非技术领域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开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主要原因加以介绍,同时指出我国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及其管理工具,并且阐述推广农产品价格保险的难点,进而提出"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风险分散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期货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具有重要意义。将从农产品期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契约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高违约率已成为我国契约农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公司和农户都普遍存在违约现象.本文运用博弈论来说明期货服务契约农业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使用期货促进契约农业的发展较其他方法更具有优越性的结论,并探索了在我国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种融入期货做为避险工具的契约农业类型.  相似文献   

1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新 《商业研究》2005,(18):182-186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能从根本上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性思考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乡村信贷系统、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以及拉丁美洲的乡村银行的运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农村小型机融机构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发展农村"草根银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消费增长:"输血"与"造血"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海曙  邓婷 《消费经济》2006,22(6):26-2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应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应努力通过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目前,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偏低、财政缺位导致公共品供给不足、金融缺位导致农村融资困难等原因,使得我国农村消费呈现总量不足、层次偏低的特点。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就必须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保证农村资金的供给;加大财政“输血”力度,构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把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放在破解"三农"问题战略的首位,即是把计划生育放在首位.为此,必须认清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搞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是关键,而"治本"措施,即开展工作,促进群众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的措施是根本,计划生育的"治本"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应对生育政策实行变革,同时强化"治本"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15.
把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放在破解“三农”问题战略的首位,即是把计划生育放在首位。为此,必须认清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搞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是关键,而“治本”措施,即开展工作,促进群众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的措施是根本,计划生育的“治本”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应对生育政策实行变革,同时强化“治本”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谈及偏远地区乡村发展这样一个命题的时候,人们的印象或许正在固化:落后的经济条件、正趋凋敝的传统文化、儿童与老人留守的空落……致力于从多方面和根本上帮助改变这样的现状,自2009年6月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持续开展西部乡村公益帮扶计划——“筑梦新乡村”,探索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核心优势,汇聚公益力量,推动西部乡村教育、文化、经济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到1998年底被暂停实施.很多学者认为,原因就在于该<方案>存在着保富不保贫、资金难以保值增值等经济学层面上的缺陷.从社会学角度看,难以实施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经济学因素,而在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忽视了我国农民养老的真正需求、农民的养老心态、文化背景,以及法律习俗等社会学因素.在完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也必须首先要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为何难以推广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99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到 1 998年底被暂停实施。很多学者认为 ,原因就在于该《方案》存在着保富不保贫、资金难以保值增值等经济学层面上的缺陷。从社会学角度看 ,难以实施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经济学因素 ,而在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忽视了我国农民养老的真正需求、农民的养老心态、文化背景 ,以及法律习俗等社会学因素。在完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 ,也必须首先要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敏芳 《价格月刊》2016,(12):87-90
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产品资源及农产品产业优势并未能有效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农产品“卖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系统综述国内外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