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本文以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提高了地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央转移支付均提高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果最为明显。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收入显著地提高了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因此,地方政府在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同时,需要重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产业税负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税负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湖南省第三产业税负与产业结构调整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第二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湖南省主要行业税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湖南省工业和传统服务业仍居主要地位,而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产业导向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商》2015,(28)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该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衡量一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从两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是一把双刃剑: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本文着重探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简彦林 《商业科技》2014,(19):137-137
为了进一步带动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而信阳是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城市,对信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调整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的前提下,对信阳市的产业结构进行高度化与合理化分析,同时为信阳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意见。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信阳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信阳市主导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本文运用OLS模型和2SLS模型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但需要注意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虚假产业均衡”;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良性产业均衡”,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中国除了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还应加强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并鼓励中西部地区寻求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中国2004—2019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流通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使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流通效率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但数字经济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呈现阻碍作用,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阻碍作用越明显。(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直接与间接促进作用越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会受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虹吸效应影响而阻碍当地产业结构升级。(4)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都存在双重门槛,在跨越门槛值2.138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效果都显著提高并从负向转为正向。  相似文献   

7.
张延 《消费导刊》2011,(11):65-65
本文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年口资源型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并对其进行了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有效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结合西部大开发边界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指标衡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因此长期而言,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没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整体上表现为转型升级阻碍效应。未来西部大开发应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期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首先描述了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继而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地域广袤、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研究省际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需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层面考察中国省际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估计表明,本地OFDI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还将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进周边尤其是邻接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随时间的推进日益增强。但现阶段中国省际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溢出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国内OFDI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OFDI与国内经济的互动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溢出影响,形成以地区统筹发展和差别化调控为重点的投资政策体系,更好地实现"以开放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近15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状况的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主导产业作用不强,二元经济矛盾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耿晓燕 《北方经贸》2012,(6):21-22,24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主要、最基础的部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莱芜市是一个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一业独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尤为突出。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指引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的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西部经济集约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西部要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定量测度,发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幅度最大,而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放慢;第二、第三产业出现超前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因此,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而任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又是由过去的产业投资结构塑造而成的。研究了鄂州产业结构现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鄂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政策是根据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结构失调及其经济发展效能低下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原因。应实施宏观结构优化、国家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的高度统一、建立生产要素市场等产业政策,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8.
Industri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governments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Chinese Law and Regulation Database as the source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s industrial policies from 2003 to 2015. On this basis, it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on economic growth. The study finds that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at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industrial policy to improve economic growth. The findings are also valid under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and endogenous corrections. The results of heterogeneity tests confirm that there are heterogeneous effects pertaining to industrial policy on economic growth among different subregional areas, administrative level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ges, and industrial policy types. Overall, this paper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industrial policy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accordingly, provides a basis for industri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市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及全球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及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不同程度升级,我国经济结构演变具备了各种客观条件。其演变的趋势表现为现代工业体系升级,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业将呈较快增长趋势,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将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地方保护与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和地方保护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演进趋势,并应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在进一步收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化程度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由地方保护而引起的市场分割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越大;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企业所得税占比越高,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越大;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