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对奢侈品是否开征消费税社会舆论反应强烈,本文拟就奢侈品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目前关于奢侈品消费税的理论争议及其合理性、对奢侈品课征消费税的意义等问题予以探讨,以明辨其功用。  相似文献   

2.
肖璐  向凯雄 《当代经济》2006,(14):122-123
近年来,对奢侈品是否开征消费税社会舆论反应强烈,本文拟就奢侈品的含义及其范围界定、目前关于奢侈品消费税的理论争议及其合理性、对奢侈品课征消费税的意义等问题予以探讨,以明辨其功用.  相似文献   

3.
孔淑红 《经济师》2010,(1):21-22
文章以对150个奢侈品汽车消费者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中国提高高排量汽车消费税对奢侈品汽车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汽车消费税的提高对豪华汽车的消费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的豪华汽车消费平均下降20%的情况下,我国的豪华车消费一支独秀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稳定增长,产生了一批富豪家庭,他们的消费正处在上升时期。他们的消费也表现出了很大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消费行为的奢侈品课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受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并且高收人者占据奢侈品消费的主导地位.2006年我国对消费税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实质上就是将稀缺资源和部分奢侈品纳入征收范围.但现行奢侈品税征税范围过窄,税率过低和价内税征收方式都限制了其调节消费、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立法精神的实现.合理确定征税范围,构建消费税与增值税、营业税相配合.双层次调节的流转税模式;提高奢侈品税率,增加高收入者的消费成本;将征税方式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理顺价税关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价格差异是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税收是奢侈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现行奢侈品税收政策存在征税范围缺位、税率不合理的问题。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奢侈品进口环节的综合税负后发现,中国大陆的综合税负太重是引起奢侈品消费外流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调整奢侈品税政策: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重新界定奢侈品范围;调整奢侈品消费税征税范围;针对奢侈品消费人群制定合理的消费税税率。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归纳为社会地位排名的竞赛,并运用竞赛成功函数(CSF)构建了消费者之间的地位竞赛模型,由浅入深,先分析最基本的两人竞赛的情形,然后再分析多人竞赛。通过均衡分析,考察了奢侈品消费量与地位奖酬、外生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拓展分析了征收奢侈品消费税的作用。此外,文章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地位竞赛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文章从"竞赛管制"的角度提出,政策制定的核心应当集中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奢侈品及"贵族"精神,提升奢侈品消费的理念和境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热涨,消费规模迅速膨胀,“未富先奢”的消费观无疑使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亟须正确引导和警醒。针对现行奢侈品消费税征收制度中存在的征收范围过窄、税率偏低、征收模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拓宽奢侈品消费税征收范围、提高税率水平、改革征收模式、进行税基档次划分并差别征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菁菁 《经济师》2013,(12):47-47,5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开始出现了奢侈品消费的热潮,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平均20%的增长率令世界瞩目。根据贝恩公司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占全球购买量的25%,欧洲人降至第二位,占24%;美国人占20%,日本人占14%。2012年中国人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费增长了3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文章分析了奢侈品的概念和特征,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现状,对引导中国消费者实现理性消费提出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奢侈品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媛 《当代财经》2007,(6):28-30
2006年4月中国调整了消费税税目,将部分游离于消费税之外的奢侈品纳入课税范围,其目的在于调节贫富差异,促进社会公平.但究竟能否达到政策目标,由于改革时日尚短,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难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从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分析,预计在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下,奢侈品税不仅难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很可能遏制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对奢侈品的购买也日益增加。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推高,家具行业也渐渐走热。家具奢侈品作为奢侈品市场的重要商品,具有总价较高、隐蔽性强等特点。重点对家具奢侈品市场结构、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奢侈品消费市场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32%左右。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桑叶斯  王剑平 《经济师》2011,(11):36-36,38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探讨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及消费潮流趋势,分析驱动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动机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购买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及营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活跃.但是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的认识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征.因此,文章首先对奢侈品的定义进行深入剖析,以此为立足点来分析在中国市场上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及其特征,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最后,以消费者的具体特征为基础,总结出奢侈品营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奢侈品情结     
《商周刊》2011,(6):90-91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但是中国奢侈品贸易依赖于进口。这是由于中国缺少本土奢侈品牌,并且中国消费者大多选择国外奢侈品牌,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境外购买奢侈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对国外奢侈品品牌的依赖。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呈同步增长状态,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此要发展中国奢侈品贸易,需要中国奢侈品走出去并进行自我品牌培育,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要了解奢侈品的消费心理,其次要了解奢侈品品牌的内涵和特征,再次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烟、酒、高档服装、珠宝、化妆品和皮具行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打造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16.
朱明侠  刘喜梅 《经济师》2008,(12):23-23
文章首先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群体进行分析,针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奢侈品的内涵、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影响奢侈品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的特征、购买动机、新常态下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等进行分析,以期给奢侈品经营企业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众多奢侈品公司进入中国,奢侈品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及经济持续走强使得任何一个大的跨国公司都不能不关注中国市场,奢侈品公司也不例外.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越来越好,随着全球奢侈品抢滩京沪等大都市意味着中国成为国际大牌关注之地,可以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同时中国奢侈品市场也面临着境外奢侈品市场的强烈冲击和挑战,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与欧洲成熟的奢侈品市场比较有其特殊性,在诸多方面来说是一个错位的且非常复杂的奢侈品市场,国际奢侈品在中国目标市场还没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如何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如何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市场,从而实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奢侈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与人     
《新经济》2011,(6):6-6
30%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增30%,25到30岁成为消费主力,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据欧阳坤介绍,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28岁之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外用于高档品牌的开支逐渐增多,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全球的占比也在逐年增长,中国人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中国奢侈品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认识和购买已经陷入了误区,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将奢侈品消费作为炫富的标准。对于这些问题,海外学者与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