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1990~2004年期间18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与债务困境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权债务困境代替传统债务危机的定义来解决“样本期间债务危机事件发生较少”的问题;运用logit概率回归模型、有序probit概率估计方法以及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回答“主权信用评级是否有助于预测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问题;运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性检验、非线性有序probit概率回归模型以及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种方法回答“主权债务的违约概率与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问题。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4年期间,针对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Libra白皮书指出:Libra希望成为一种简单、无国界的货币,进而成为为国际社会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该定位旨在推动Libra成为超主权数字货币,这将对原有的货币主权理论提出挑战。各类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下应运而生,Libra的目标不仅限于数字货币,重点在于"超主权"。本文即对Libra能否成为超主权世界货币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性质界定到其货币身份再到能不能做到超主权几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提议立即引起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可美国总统奥巴马却认为,美元仍然坚挺。没有必要设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于是有人高呼,货币战争箭在弦上。美元一国独大的货币体系真的能过渡到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吗?这恐怕还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美国是否愿意放弃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有没有其他货币能替代美元;超主权储备货币是否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历史总是“在经验之中,就谁是本质面谁是非本质面而言,在这对对立面之间有着一种跷跷板式的来回运动”。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动荡的以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后,超主权储备货币重新跃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欧债危机     
《天津经济》2012,(6):85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为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希腊与高盛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希腊减少了自  相似文献   

6.
《杭州研究》2009,(4):181-185
自金本位制崩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法律程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不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正式进入信用本位体系。作为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信用货币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以国家信用为唯一支撑的货币总有过度发行的冲动,支持恢复金本位的声音因此而一直存在。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本位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恢复金本位的讨论日益升温。但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于是否恢复金本位,而在于如何约束信用,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现行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重点也在于约束美元信用,牵制美国政府未来滥发货币的行为。对此首先应该加强制度约束,从更长期的范围来看,多元化货币体系或许能改变目前的美元本位之弊。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或者世界统一货币则是最长远及最理想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苗刚 《新财经》2010,(4):78-80
迪拜危机连累了欧洲,进而引发了希腊危机。希腊危机背后不仅是欧元危机,更是美国债务危机。全面危机的爆发,将引起欧洲主权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8.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2009年12月18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引发希腊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4月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度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使希腊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张捷 《环球财经》2013,(4):83-85
世界的金融和产业的危机,最终都要产生信用危机。黄金的价格与信用是密切相关的,打压黄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黄金,更在于货币和货币背后的信用  相似文献   

10.
曲谐 《沪港经济》2010,(3):20-27
主权债务危机,从迪拜波及欧滑 有观察家认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英国可能成为第一个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而美国,也可能因为居高不下的巨额赤字,遭遇信用下调风险。  相似文献   

11.
曲艺 《改革与战略》2012,28(1):39-41
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暴露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文章从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雪丰 《理论观察》2011,(4):120-121
国际货币体系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是应该选择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还是选择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逐步地暴露出了现如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其实施意义在于,克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有助于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中国应该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安狄 《首都经济》2011,(10):21-22
五月以来,全球股市见顶,商品市场见顶,美元见底;同时,美国失去最高主权信用评级,穆迪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久拖不决、英国因紧缩政策消减福利而引发动乱,中东动乱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造成的美元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面对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目标的系列对外货币金融政策,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加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6.
叶楠 《亚太经济》2012,(6):22-26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美国家主权信用降级,以及新兴市场增长减缓、内需不足等问题均使全球经济陷入新的困局。主权财富基金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亚洲主权财富基金面对困境的调整措施,以期探寻主权财富基金运作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对建立超主权货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特区经济》2009,(8):58-59
在第二次全球金融峰会召开之际,周小川行长发表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对特别提款权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突显,提出了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背景、意义、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彧婧 《科技和产业》2011,11(2):103-105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来分析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世界看起来已从次贷危机阴影中走出来之时,在2009年底,一些国家因巨额债务引发的主权信用危机,又让世界面临不可承受之重。以阿联酋的迪拜政府挑头,希腊、墨西哥、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紧随其后,纷纷卷入这轮危机。这场首先在迪拜引发,并在希腊、墨西哥等国连续发生的主权信用危机,统称为迪拜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20.
南欧成员国社会福利过度造成的财政支出扩张与经济停滞导致的财政收入收缩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成因。美国因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外生性解释变量。美国试图通过债务危机打压欧元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霸权。即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对于欧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在长期仍有可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