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发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存在着离散的倾向。通过计算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上述结论。东来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和紧密经济联系的构筑、东亚各国(地区)趋同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世界性冲击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出现同步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东亚各国(地区)内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外部冲击的减弱是导致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在90年代上半期出现离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产业经济走势的投入产出分析●吕胜利(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产业经济走势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甘肃省1987、1990、1992年3个年度的投入产出表(33×33部门)所提供的详尽资料,对全省产业结构、产业联系...  相似文献   

3.
有步骤多层次全面积极地推进甘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胡其昌(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兰州,730030)一、加快甘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甘肃省作为一个国内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效益潜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系统内部自身矛盾及外部非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的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错起伏的运动现象。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的划分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大部分学者较为推崇‘谷-谷’法(两个波谷的间隔时间)进行周期划分。根据经济周期规律,按时间长度将经济周期分为:短周期(3—5年)、中周期(8—10年)、中长周期(15-25年)和长周期(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兵 《亚太经济》2002,(5):7-10
经济周期同期性问题的研究是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将经济周期研究方法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正成为对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经济进行周期划分.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形成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变革以及数字创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5—2020年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数字经济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甘肃省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问题;数字化应用是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数字化创新对数字经济的贡献度较低,是现阶段甘肃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  相似文献   

8.
甘肃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倪克湖一、甘肃经济的总体波动与全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甘肃国民收入增长率(GSNIRT)(以1952年为100)和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NIRT)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二者做图(如图1)。图1反映出,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分析,结果是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近期明显表现为弱脱钩状态的结论。同时基于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的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的EKC曲线既不像某些国家所呈现的“U”形或者倒“U”形,也不像东部某些省份所呈现的“N”形或者倒“N”形,而是单调递增的一次形,说明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表现为正相关的单增关系,甘肃省的减排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分别从法律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路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的特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期可分为高速增长期、持续增长期和长期萧条期。每个时期包含了由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组成的经济周期。不同经济增长时期的基本走势构成了日本二战后经济周期演变的框架和基本原因。作者在确定各个经济周期拐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时期上升和下降阶段的标准差等统计特征,说明不同时期经济周期之间的巨大差别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一国经济的变动,尤其是发达大国的经济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全球化暗含的一个结果是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应该趋于同步,然而,10多年来,日本和美国经济周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这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表明的资本主义经济展不平衡规律。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不同步是全球化趋势下日美经济周期不同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不久前表示,2009年,在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宏观总体的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8.7%,从而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轮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望上升到9.5%,开始进入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才  白淑云 《南方经济》2006,53(12):84-93
本文运用HP滤波、迭代的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DAG技术、结构VAR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粤港澳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比港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弱,而且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处于下降时期;粤港澳之间经济增长不存Granger因果联系;只有港澳之间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同期因果关系;粤港和粤澳经济波动的相互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比香港对澳门的解释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相近的时间长度反复出现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经济周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经济波动的再现性,二是近似的时间间隔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发展经历五个经济周期,每个经济周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的运行轨迹。通过分析每个经济周期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当前新一轮周期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对正确认识我区经济周期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更好地完成“十五”时期经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周期,过去经济学界也称为经济危机。其实,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及独立企业生产的有计划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所造成的。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则认为是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笔者认为,马克思和凯恩斯,在他们那个时代这种认识或许是对的,但是,到了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认识就只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的经济走势如何?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分析和研究1998年经济走势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经济周期所处的位置分析和研究年度经济时,需要放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来考察,这样才能把握年度经济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从全国、全省的经济周期来看,有两个新的特点需要把握:一是经济周期的时间拉长。以前浙江经济周期一般是4  相似文献   

17.
王乃静 《山东经济》2005,21(2):128-128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巨著,都对其有过重要的论述,形成了诸多经济周期理论。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现象。从1994年开始,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经过近10年的努力,陆续完成了一批质量好、有创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经济周期分析的系统性理论。本文以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把197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按时间区域分为了三个基本阶段.努力实现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为应对本轮经济周期性波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作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5轮经济周期和8次主要反经济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构造实际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增长率和财政赤字增长率三变量VAR模型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效和强度均优于财政政策,同时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倾向。另外,文章也分析了政策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认为我国反经济周期应构建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的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通达程度有关。现阶段将三者纳入到一个模型框架的研究,且缺乏对经济周期计划的考虑。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与面板数据的Driscoll和Kraay(1998)的模型方法分别研究中国2001-2014(长期)、5年计划(中期)与3年计划(短期)的我国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通达性的提高,有利于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学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而对内经济发展战略与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由于缺乏持续性与连续性,对技术创新的支撑相对较弱,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尚未充分发挥,且缺乏自主知识创新。为此,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国内技术创新投资的持续性与连续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