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陕南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陕南地区构建"陕南"区域旅游品牌的必要性,提出了围绕品牌,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陕南区域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等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陆旅游的大力发展和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滨海旅游目的地在激烈竞争中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选择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为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理论为基础,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综合评价法和IPA分析法,使用携程、马蜂窝等旅游网站游记数据对滨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认知形象、可进入性、旅游项目活动、设施环境与服务等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名为:自然资源>设施环境与服务>人文资源>感知形象>可进入性>旅游项目活动;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应该继续保持优势的要素为沙滩大海、生物景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情感形象、交通方式、旅游设施等,应重点改进的要素是文娱等旅游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开始发展,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秦皇岛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本文分析秦皇岛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将哈尔滨市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定位及标准的研究,提出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5.
陕西是国内外游客首选旅游地之一,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实际发展中,区域旅游资源难以得到统一规划和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区域的整体秩序。因此,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是保证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区域合作是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互惠互利、促进共赢的有效形式,也是打破地区界限,建立统一旅游大市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的环境下旅游吸引力对目的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马蜂窝、同程旅游、携程网采集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文本挖掘和综合指数模型对河北省滨海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吸引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目的地感知方面,秦皇岛以自然资源和滨海度假活动为核心形象,唐山以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为核心形象,沧州以武术和杂技文化为核心形象;游客对三市的情感态度均以正面情绪为主。(2)旅游吸引物以资源型为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而设施与服务、旅游活动体验性吸引力较弱。(3)旅游吸引力空间差异显著,秦皇岛目的地吸引力最高,唐山次之,沧州最低。  相似文献   

7.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四川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做了全面的调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开发理念、开发准则、开发定位以及开发策略,并对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基于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旅游扩大化的同时,低碳旅游发展的质量要能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在一定的区域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发展模式。对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低碳旅游发展的各种模式以及国内外对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云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旅游经济发展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并存的;根据目前旅游发展过热,"环评"工作严重滞后的现实,指出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介绍了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强调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则是取得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结果]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6个区域。[结论]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目的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八爪鱼采集器收集网络文本资料,利用ROST CM6.0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分析,进而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宣传标语进行设计和提炼.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三地居民的冰雪旅游业感知与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陕南汉江走廊区域旅游协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协作是实现边缘地区旅游经济突破发展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陕南汉江走廊是典型的旅游边缘地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旅游协作意义重大.实现区域旅游协作的具体举措包括: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协调机制,坚持利益共享;编制协作规划,凸显三大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坚持多元投入;立足地域特色,共塑品牌形象;培育区域中心,构建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竞争与合作是研究旅游区域之间空间关系最重要的两方面.从地缘关系、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区域发展战略与空间联系、旅游目的地属性等方面分析并确定寿县旅游发展中的主要竞舍对象.在分析寿县与亳州市、凤阳县、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的竞合关系基础上,对寿县旅游发展的竞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协作是旅游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旅游协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基于共生理论,本文对京津冀旅游协作发展的共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旅游共生共赢的模式,以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发展休闲旅游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协作是旅游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旅游协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基于共生理论,本文对京津冀旅游协作发展的共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旅游共生共赢的模式,以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省旅游通道是新时期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川陕金三角旅游协作区是我国跨省旅游通道建设的重要区域。针对该区域的旅游通道设计实践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跨省旅游区空间修复理论框架的确立,解析了跨省旅游区核心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并规划了"1310"旅游线路走向方案;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带来的地理空间阻隔,实现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地理扩张与旅游资本的空间重组。研究结论将丰富和深化"旅游线路统筹"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可为其他旅游通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前提是编制好森林旅游规划,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意识,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研,森林旅游特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森林旅游规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森林旅游规划的编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