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中有以下几点应予明确:一是不受侵犯的私有财产必须是合法的,非法所得的私有财产不受法律保护;二是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全面的,即所有公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财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受到保护;三是把公共利益的需要和私有财产的保护统一起来,即在“需要”、“依法”和“补偿”的条件下可以征收或征用私…  相似文献   

2.
3.
经过十多年打拼,河北唐山的徐仕杰白手起家,逐渐积累下一笔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财富,购了房,买了车,从一个普通百姓成了一家民企负责人。作为百姓眼中的民营企业主,徐先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河北廊坊某大学城拖欠了我600多万元的工程款,法院已经判决,可我就是拿不到钱!”听说“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载入宪法,徐仕杰十分兴奋。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宪法修正案一直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而对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入宪的审议更是引来众人的欢呼……  相似文献   

5.
3月14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正在就宪法修正案投票表决。16时54分,工作人员宣读了表决结果:共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随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在两会上对私产入宪议案的讨论,有这样一种声音始终出现:私产入宪和穷人无关,它只是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富人的利益,那么真的和穷人无关吗?  相似文献   

7.
8.
9.
人权,即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古今中外受到普遍关注和接受的概念。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提出,“人为万物之灵”,表达对人所具有的创造性的赞叹,“人命关天”,表示对人的生命的尊敬。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一种对他人的友爱和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这虽然还谈不上是人权意识的出现,至少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道、人的尊严的重视和关怀。然而,人权内容进入宪法的历史还不长。虽然新中国宪法从制定开始就有保护人权具体的内容,但明文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这在中…  相似文献   

10.
人权入宪对中国法治具有重大的影响。人权入宪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促进了法律的独立性发展,提升了法律的地位,从而为法治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础。人权地位的提高,提高了民众的权利观念,从而为最终实现法治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刘成 《魅力中国》2010,(35):142-142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试图通过对环境权入宪的法理障碍和实践障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求环境权益法律化的适宜模式: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权和知悉环境信息权首先规定在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和单行法中,进而在不久的将来将其宪法化,促进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部分国家宪法都将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我国宪法却将之规定在总纲部分。本文围绕这一入宪模式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其原因以及在现今面临的挑战,进而得出应将以基本权利模式的构建来保护私有财产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闫华伟 《魅力中国》2011,(7):308-30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的写入宪法,标志着我们的法治和宪政之路有了根本的风向标。然而宪法中字面的人权变成现实中的人权,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宪法与人权的关系:刑事法与人权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素有人权的大宪章之美称,因此,“人权入宪”势必对我们刑事法产生重大的观念、立法和司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晶  黄华喆 《魅力中国》2012,(29):101-101,103
隐私权现有的通过附属于其他权利的间接保护方式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地保护隐私权。而隐私权重要性的日益凸显、隐私权现有保护模式的缺陷以及宪法的重要作用都使隐私权得到直接保护成为必要,同时,我国宪法修正案尊重与保障人权的规定,人民隐私权利意识的增强、学术研究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外宪法明确规定保护隐私权的立法例都使我国隐私权明文入宪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完全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祉会,根本不存在私人财产的说法。”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朱连庆说,“但经历了十年的‘文革’,中央和地方都期待经济的复苏。这时,中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式就是通过私人经济的复苏,来搞活整个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5月,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及预防腐败办公室联合出台了《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6月11日《新华社》)去年9月,在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挂牌之际,该局屈万祥副局长曾表示,“正在抓紧研究财产申报制度,在适当时候将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3,(8):32-32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私有财产保护应该写进宪法的呼声格外高.这个以往显得颇有争议的话题在今年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不仅民营企业家、法律界、经济界,甚至政界的一批知名代表、委员也都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一度备受争议的《物权法(草案)》已正式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该审议稿在吸收各方意见修改后,明确了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曾经白热化的争论终于有了“暂时”的结论,曾经被“搁浅”的《物权法》立法工作也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任务,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任务。当前局面的形成,将会有利于此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阿良 《珠江经济》2003,(5):42-43
无数忧虑的声音说:“像这样基本得不能再基本、事关生活和生存的私有财产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亿万家产百万财富又怎能得到保护,中国公众又怎敢追求更大的富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