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充分肯定一村一品发展的突出成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新疆、福建、陕西等地视察时多次指出,"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前不久国办印发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也要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发展一村一品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各地党  相似文献   

2.
<正>海门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大户的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一、"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海门市现有"一村一品"专业村33个,"一村一品"专业镇3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涉及11.18万户、28.54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指以自然村和乡镇为基本经济单元,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附加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推进农产品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设现代农业之都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田东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地资源,以特色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拳头品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做大产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泰兴市围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规模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带动,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农业招商,高效农业的规模不断提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成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升高效农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泰兴明确提出到2016年与泰州市同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泰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如皋市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围绕优质稻米、瓜果蔬菜、优质蚕桑、优质畜禽等主导产业,在全市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科技水平和经营技能,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好做优,推动了全市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共同发展。一、如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如皋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按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五种:一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全市共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200多处、面积约300多万亩。各种形式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田东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地资源,以特色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拳头品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营管理》2007,(3):12-14
一、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地方主导产业不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一村一品",从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出发,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把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做强做大,促进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供销合作社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三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办社的宗旨,它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纽带。农业如何走向现代化,实践证明,加强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对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围绕"三农"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能否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或技术优势来确立主导产业。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要把确立当地主导产业作为富民兴农的头等大事来抓。对选准的项目,要开展示范,大力扶扶,从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入手,使之迅速形成规模,发展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在  相似文献   

12.
南京农业围绕都市农业这一科学的战略定位,积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趋势.目前,南京市已有150个专业村、10个专业镇,其中超过一半的专业村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南京市立足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为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强筋固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各地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已成为活跃区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增加农村集体收入的重要途径。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5.5万个,其中,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专业村2419个,超十亿元的214个。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3元,比201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8%。发展一村一品,主体力量是村里和农民群众,政府如何扶持和推动?如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促进一村一品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本期专题特刊发一组  相似文献   

14.
<正>"一村一品"是以村为基础,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使一个村拥有一个或多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要产品或产业,从而快速提升经济实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沁源县位于东南部太岳山腹地,有良好的种植土地和农业发展环境。多年来,当地不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五种:一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人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全市共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200多处、面积约300多万亩.各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发展到2500多处,饲养大户发展到1.4万户,规模饲养小区发展到500多个.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  相似文献   

16.
遵义县位于贵州北部,辖31个镇(乡),115万人,耕地面积96万亩,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辣椒十强县和中国辣椒之都。近年来,我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并根据我县特色优势,将辣椒作为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根据各村传统种植经验和优势,推动蔬菜产业由小规模、分散种植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露地为主,设施为辅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文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成就。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如我州的三七、烤烟、畜牧业等。在专业化方面,已从过去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向“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方向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马关黄柏药材产业,基地建设5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带动农户数千户。辣椒、八角、茶叶等亦如此。  相似文献   

19.
<正>陕西是全国发展一村一品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品860余种,涉及粮、果、畜、菜、茶、休闲农业、手工艺等38个大类;从业农户135万户、从业人员423万人;村企有效对接率达30%以上;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62元,比陕西省平均水平高34%。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转型升级态势,区域特色板块规模稳步扩大,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深化认识中提升定位。陕西省高度重视发展一村一品,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政策明晰定  相似文献   

20.
一、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高瞻远瞩,增强政策敏感性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专业合作社工作办好。1、围绕区域经济特点来办。主要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等,抓住骨干产业或新兴产业,联合农民大力发展种、养、加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主导产业中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格局,提高农副产品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2、围绕龙头企业来办。组建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连农户的产业链,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3、围绕解决农民进市场难来办。充分利用供销社设施、资金、技术、购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为入社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满足社员各方面的需求。发展专业合作社要规范专业合作社管理。基层供销社与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