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族文化旅游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运用民族文化学的有关理论,主要论述民族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大裕 《魅力中国》2013,(19):137-138
在现代旅游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畲民族文化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发展资.潦。畲族作为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其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开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产。经过开发、加工、包装,并依托海西旅游展演的平台,通过旅游文化的展演,而促进畲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少数民族区域体验民族文化,并参与其中。在外来游客参与到东道主——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时,外来文化也参与其中,并使得东道主地区的文化发生变迁。旅游文化的介入使得东道主地区的文化发生变迁,同时也刺激着本土民族对自我文化的再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5.
尹正江  李颜 《科技和产业》2009,9(1):12-15,40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乡村旅游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种呼声。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长期封闭,经济落后,但黎苗文化及其原生环境却独具特色,在这一地区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十分必要和可行。文章首先提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定位——黎苗文化生态,然后进行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6.
"雅砻"又称"雅砻河谷",雅拉香布雪山流域的总称,现今泛指山南地区.雅砻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沉淀着几千年西藏历史文化,内涵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着神奇与独特的文化色彩,是争奇斗艳的藏民族文化白花圆中的一朵奇葩.山南作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促进山南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要充分发挥雅砻历史文化的优势,将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努力打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地促进山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旅游是振兴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举措。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西部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本文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民族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只有构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居民参与"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组织协调、投资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入与培养、居民参与、区域联合协作等六大保障机制,才能使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要保持民族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许敏 《北方经济》2012,(18):66-67,69
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并给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文化性经济事业的现代旅游,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地的经济基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风俗文化,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当地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化大熔炉,加强其产业开发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开发模式如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民族节庆旅游模式、各类民族演出模式、民族工艺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基于多种开发模式的混合开发模式等。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应根据不同情况定制最有经济效益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拥有优美而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古老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充分利用吐鲁番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吐鲁番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吐鲁番民族文化旅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中几个"真实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本真性是民族旅游文化真实性的依据,民族旅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产品化,游客通过民族文化产品来体验民族文化的部分真实,即体验民族旅游文化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文化旅游产品需求者与提供需求的民族地区密切相关,不可分离。鉴于此,本文从市场差异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产品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找到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各类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选择,以及产品对旅游者的差异性适应。最后,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黄帝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与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有利于黄帝陵景区以及陕西省相关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推进旅游事业和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若熙 《中国西部》2012,(31):70-73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荣,在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文化更是以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形态得以传承和保护,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勃然生命力。理县,正是将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依托精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强劲发展动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好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对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打造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对于促进该市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业态和新趋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发展的创意理念却不够成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价值创造、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群化以及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云南及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增添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舞台真实理论在民族旅游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河西走廊民族旅游舞台化的构建应以"求同存异"为目标.各自治县要在"前台"做精做强本地旅游产品,以"求异"为目标,将河西走廊民族文化多元化展示."后台"要以"存同"为目标,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和培训渠道,保障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