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5月份国务院颁布“国六条”与九部委“十五项细则”先后出台,政策“从紧”,消费者“沉默”,全国二手房市场便进入了微妙的观望期。上海等投资客盘踞的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数月持续下降,毫无抬头迹象,而北京市场则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在7月26日国税总局下发了《关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北京7月份二手房成交量以13%的增长速度产生突破。此后的8月京城二手房成交量一路慢步增长,即便月中半路杀出了加息政策,二手房市场也仅仅短短一周的低靡状态,旋即又被强大的刚性需求拉进“金九银十”的回暖高峰,彻底走出“买房者持币待购,卖房者持房观望”的氛围。今年第三季度二手房成交量有比二季度上涨23.8%,比去年同期上涨29%。  相似文献   

2.
6月以来,连续几波的调控新政,使福州二手房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迷。进入9月,二手房交易量才开始出现明显反弹。按照往年惯例,“金九银十”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旺季,然而,今年在经历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严控”后,福州二手房市能否再写“热效应”神话,已成为业内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二手房市场的异常活跃,也激发起房产中介机构“逐利”的劲头。而由此产生的中介陷阱让二手房消费者头痛不已。分析消费者投诉情况,中介陷阱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今年,国家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显然十分必要。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房价调控与现实市场的结合尚不够理想,尤其表现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在调整深度上多下功夫。税收政策调整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税收政策能够稳定社会、繁荣市场,打击投机,但如果政策有所偏差,则人心浮动、市场萧条,同时也打击了居民的真实住房需求。市场是检验调控的惟一标准税收政策应该对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都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房地产市场交易状况是检验税收政策是否合理的晴雨表。那么,在七部委政策出台三个月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究竟…  相似文献   

5.
如果将2005年定义为一手房市场的“台风”年,那么2006年则可谓二手房市场的“地震”年:“全额征收营业税”、“强征个税”、“二手房交易市场专项整治”、加息……密集出台的法规、政策让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二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末,对于二手房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多事之秋:物业税开征预期的不断加大以及信贷紧缩政策引发了新一轮的观望情绪。而深圳的大型中介企业中天置业的卷款事件,更是给本已脆弱的二手房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买房子会不会受骗?卖房子会不会收不到钱?我们还能不能相信中介?"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普遍趋热的宏观环境下采取了"抑制投资、打击投机"的调控手段,此举使得整体市场交易温度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随着政策的不断补充、细化和完善,其后续影响效力势必会带动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2006年,福州房地产市场风云激荡。从5月起,“国六条”等相关新政陆续出台,对福州房市产生影响开发投资下降,房价涨速减缓,二手房交易气氛平淡化等。进入9月后,情况有所改变,观望状态松动,市场开始活跃。10月,福州“十一五”住房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出台,出现各种推测。2007年福州楼市将何去何从,已成社会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房价调控呈现出"调控-观望-上涨"的轮回,而且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轮回,房价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点,甚至出现报复性上涨,调控轮回似乎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常态。2010年4月出台的"国十条",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但是也未能避免这种轮回的再现。从4月至7月,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依旧坚挺的观望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二手房市场,在中央和上海一系列楼市新政调控下,风云突变,中介经纪创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考验。自4月份以来,三个月内上海二手房中介经纪门店关闭1500多家,据5家著名大公司调查,3月份佣金为6592万元,4月份为2591万元,5月份为1827万元,6月份为1966万元,分别为上个月的39.31%,70.51%、107.61%。今年6月,上海二手房指数比5月下跌,月环比为-0.2%,是上海多年业首次下跌。整个二手房市场处于浓重的观望气氛中,并呈有价无市局面。楼市新政出台以来,市场上的投资尤其是短期投资需求日渐减少,供自住需求在观望中调整预期。几年来,上海二手房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据上海工商2004年5月31日资料,上海房地产经纪机构共有10859户(包括分支机构),占全市纪纪机构的96.1%;上海房地产经纪人27480人,占全市经纪人的90.1%,房地产经纪人已成为上海经纪人队伍的主体,占绝对多数。多年来,由于对中介经纪机构的经纪人管理和管理的滞后与脱节,造成目前法规不能全、行为不规范、自律不到位,管理没跟上,百姓信任度低。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为鼓励房地产经纪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品牌企业,促进房地产经纪企业的调  相似文献   

11.
中洋 《工业会计》2006,(8):52-53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越来越频繁,二手房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近段时间,被媒体炒得火热的新闻莫过于将对卖房人强制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传言.先是6月份北京亦庄地区首次开征二手房个税,然后是众人不断揣测北京、乃至全国将全面征税,但该传言随即又被北京市有关部门否认.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出台的“限外令”让涉外人士在中国大陆购房受到严格限制。然而,“限外令”没有对涉外人士能否购买二手房加以明确规定。于是,一些涉外人士开始把目光转向二手房市场,二手房“外销”量猛增。据统计,仅北京市8月份涉外人士购买二手房的数量同7月份相比上涨高达32.4%。二手房“外销”量激增的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文件,准备将“限外令”延至二手房交易领域。如果此新规出台,则外籍及港澳台人士在京购买二手房也将和购买一手房一样严格,不仅必须是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一年以上,而且需要采用实名制。  相似文献   

13.
与二手房直接交易市场相比,二手房经纪市场由于房地产经纪的参与有效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交易市场。一些房地产经纪利用二手房经纪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采用欺诈手段欺骗消费者,赚取不法利润。通过一个动态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描述了房地产经纪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策略,指出房地产经纪的失信行为降低了二手房经纪市场的需求,导致二手房经纪市场处于低效运行的状态,并提出了有效遏制房地产经纪失信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房地产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由此拉开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后续措施,从信贷、土地、税收和住房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对“国六条”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对我国房地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背景、调控效果评估和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展望的角度,对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100天过去了,距离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国八条)已经3个多月时间。随着抑制政策向深层的渗透,调控的效果慢慢显现:“投机的二手房挂牌量猛增,新盘和二手房成交量萎缩。整个夏天,买家卖家、中央地方都摒牢自己,相互观察对方的变化,看谁首先做出让步。由于资金链的原因和各地炒家的撤退,开发商终于松动了。整体上看,全国房地产市场处于缓慢的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市场二季度的主旋律如果说是“激荡”,那么三季度的主旋律则应是“过渡”。根据戴德梁行统计,商品房价格出现微降现象,但住宅成交量开始逐渐回升,由于北京的住宅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消费者的观望已开始松动。相形之下,写字楼市场成交比较活跃,租金与销售价格在平稳中微升。北京的住宅市场能否在年底前实现回暖,走出观望?我们在这里系统地归纳一下第三季度的市场走势及供求状况,为准确预测做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房企"差钱"引发并购潮在目前的楼市调控中,政策与市场正双重施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随着"9·29新政"以及各地"限购令"的落实执行,市场观望浓厚,房地产商的销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中旬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4月17日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通知的发布有效抑制了投机性购房行为,但同时也使一些消费者、开发商以及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出现了观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根据上海网上房地产最新统计资料显示,6月的上海楼市在一片惨淡中度过,周成交量自月初跌破20万平方米以来一直稳定在17万平方米左右,延续了5月的冷清之势,全市住宅市场日成交不足300套,最低时才100套。二手房市场也是一派萧条,本月二手房指数1710点,环比下降0.2%,是2002年以来上海楼市持续高涨3年后的首次下跌。6月的惨淡只是趋势的延续,自从年初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央和上海市出台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上海楼市的交易量就开始不断萎缩,商品房交易量3、4、5、6四个月持续大幅下降,5月份跌到最低点,只相…  相似文献   

20.
面对楼市突如其来的遇冷,楼市里的主流观点也分成了"空头"和"多头"两派,"空头"认为广州的楼市已经到顶而且泡沫很大,很有可能重复上世纪90年代楼价大跌的覆辙,市场的缩量就是"拐点"到来的证明;"多头"则认为,楼市只是在经历继续往高走前的阵痛,正如前几次调控之后楼市都会有一定的观望气氛一样,观望最终都会被庞大的需求所反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