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之间的差距。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在审计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并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弥合又不断扩大的状态。一直以来,各国审计界都在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缩小这种期望差距,其中之一就是对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我国在对审计准则的修订过程中也充分意识到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并力求从准则层面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本文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角度分析了新审计准则在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审计期望差距是伴随着审计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审计职业的初期,这种差距表现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审计期望差距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本文从缩小规则性期望差距、行为性期望差距、认知性期望差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勇  陈留平 《商场现代化》2007,(30):341-342
审计期望差距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为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该加强审计理论问题研究,广泛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及其变化,加强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吕丹 《现代商业》2011,(33):261-262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师业绩间的不协调导致了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存在误解、审计工作的固有限制、部分审计人员行为的不恰当、审计准则缺陷等是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加强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沟通;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审计人员水平;加快审计理论研究与准则制定;内部与外部审计相协调等四个方面的努力来逐步缩小内部审计期望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由于诉讼爆炸的出现,人们逐渐关注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构成要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与审计报告使用者沟通等缩小审计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欢欢 《商业科技》2008,(23):332-333
由于诉讼爆炸的出现,人们逐渐关注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构成要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与审计报告使用者沟通等缩小审计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为了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广泛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加强审计准则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探讨了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在说明著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其次,文章从社会公众和审计职业界两个方面较深入地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差距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审计期望差可分为合理审计期望差和不合理审计期望差。不合理审计期望差弥合的途径在于加强审计师与社会公众的审计沟通,但是在目前沟通方式匮乏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审计报告这一联系审计师与社会公众唯一的纽带上进行相关信息的沟通,审计报告具有沟通功能。本文运用现代沟通理论,围绕审计报告从影响有效沟通的"编码"、"传递媒介"、"受讯者"与"解码"、"反馈"和"噪音或干扰"等主要因素入手,对审计有效沟通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罗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195-196
盈余管理的存在极大的妨碍了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而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能否识别盈余管理,将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关系的研究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逆向选择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审计期望差异,反"逆向选择"的必然趋势使利益博弈最终体现在风险选择与责任的承担上。注册会计师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因信息契约存在利益博弈过程,信息提供者因掌握有利信息而趋向逆向选择,审计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将增强这一趋势。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针对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但审计人员具备所需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是前提假设。在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健全以及信息提供者逆向选择机会较多的环境下,针对"职业怀疑"与"合理保证"问题,应增加一项特殊程序:人本环境测试与评价,以此来细化执业责任判断标准,且恰当地设定审计程序和界定风险领域。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决策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加强海外公司经营决策内部审计的探讨,提出了加强海外公司内部经营决策审计的必要性、特点。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审计功能的管理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财贸研究》2007,18(3):124-129
审计的产生源于管理实践的需要,并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管理是审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审计功能的拓展也是以管理实践的发展为基础,并且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突破传统审计功能的范畴,产生了与传统经济责任事后监督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建立在现代管理学基础之上的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审计学科的建设应当顺应大管理需要大审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频频出现管理舞弊案例,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审计准则制定机构AICPA、IAASB和我国财政部等相继发布新审计准则,引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重点为管理舞弊,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单位负责人造成的违法性失真。注册会计师及相关机构,应从重视管理舞弊环境,探究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强调职业精神,扩大识别舞弊风险的范围,扩展发现错误或舞弊迹象等方面入手,全面关注管理舞弊问题,大力提高对管理舞弊审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的构建有助于使审计过程条理化、完整化。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由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准则、审计职能、审计本质六大要素组成,其中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有利于实务操作;审计方法附着于审计程序,以审计目标为起点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程序,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依照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要求,体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能,最终揭示了风险管理审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频频出现管理舞弊案例,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审计准则制定机构AICPA、IAASB和我国财政部等相继发布新审计准则,引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重点为管理舞弊,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单位负责人造成的违法性失真。注册会计师及相关机构,应从重视管理舞弊环境,探究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强调职业精神,扩大识别舞弊风险的范围,扩展发现错误或舞弊迹象等方面入手,全面关注管理舞弊问题,大力提高对管理舞弊审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审计是多种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结合运用的综合审计。网络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审计数据采集技术、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检查技术、查询技术、电子签章审计技术、网络数据实时备份加密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审计技术改进、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校大量合并、自筹经费,引发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个别高校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追踪其缘由,大部分是因为高校内部会计监控存在着问题。目前,高校应进一步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要严谨,手续要齐全;尽快进行财产清查;建立符合高校的控制标准;引入外部审计;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手段;建立现代高校管理体制和监控体制相结合的模式;做到实施内部会计监控制度与贯彻实施《会计法》,并以《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结合;积极开展事前事中审计。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披露通过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达到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目的,因而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理解为满足公司治理所需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均衡。由于存在契约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第三方审计失灵等问题,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政府管制成为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国际经验,健全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管制体系,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志丽 《商业研究》2005,(18):52-55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风险无处不在,企业风险管理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观念淡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为提高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应根据内部审计历史演进过程中风险管理职能的加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价值链入手,分析三种层次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互动,推动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