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 ,辽宁省移动通信公司IP网一期工程骨干路由器项目与华为公司正式签约 ,全网以沈阳、大连、锦州为骨干节点 ,覆盖全省 1 4个地、市 ,包括通干层及汇聚层全部采用华为NE系列高端路由器共1 4台。华为NE系列高端路由器 ,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 ,面向电信级运营网络以及企业级核心网络推出的高端网络产品华为签单辽宁移动IP网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到来,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我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正不断向高阶进化。本文以华为国际化研发网络结构演化为例,利用WIPO公布的2002-2018华为申请的PCT专利数据中合作专利申请人的地理信息,应用UCINET软件构建了华为研发合作网络可视化演化路径。最后根据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的过程和作用,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际化研发合作的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追赶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何志毛 《网际商务》2004,(11):34-38
“在你脑海里,华为品牌意味着什么?”在记着手做华为选题前,曾对十几位资深企业营销人和咨询界人士进行过随机访谈。“技术。”几乎众口一词。“还能联想到什么?譬如它的营销?”记接着问第二个问题。这一下颇让他们犯难了:“华为的营销?了解得不多。除了做关系,不知道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4.
“我们2008年的销售额是1.7亿美元,2009年至少3亿美元,全年增长7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未来3年我们都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谈到自己公司未来的成长,张平安颇有些意气风发。在2008年下半年担任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赛门铁克”)首席运营官和实际负责人之前,他曾经主持过华为光传输的产品研发,还负责过华为的拉美市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5.
王石 《三联竞争力》2010,94(1):47-47
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方面,万科在国内找到了一位好老师,这就是华为。华为的市场60%在海外,但2008年在金融危机下仍保持了稳定增长,而且达到30%.而万科的市场完全在国内,同年竟然是负增长10%。  相似文献   

6.
《华为基本法》最初起源于华为老板对于工资制度的困惑,最终使华为摆脱了靠个性权威治理企业的时代。在1995年前后,华为老板任正非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公司已经发展到千人规模,工资单上的很多人他都不认识,该怎么给他们确定工资?能不能让专业人士做这件事?于是1995年,华为成立了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请来了某大学管理学院退休的院长来主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华为为例,分析华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给网络通信行业带来的启示。从创新精神、核心竞争力的追求、专利研发、需要突破的壁垒等方面分析华为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傅幼玲 《商业科技》2010,(31):36-37
华为的团队建设有其独创性,首先华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吸引凝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其二在团队中宣扬“艰苦风斗”的精神——是华为企业文化历久不衰之精髓。第三,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华为将企业文化的内涵注入了每个员工的灵魂,塑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华为团队。第四,通过自由雇佣制,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而最为有名的是他对华为的那句判断:“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0.
彭韧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12):I0018-I0018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所在产业领域的逐渐升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越来越不再是光凭聪明加刻苦就能完成的事情,中国企业必须补上研发流程的系统管理这一课,作为集成产品开发的吃螃蟹者,华为用“削足适履”的精神完成了对研发流程的艰苦改造。  相似文献   

11.
赵代波 《商界》2009,(1):94-10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金融寒流所到之处,停工、降薪、倒闭,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然而。华为和联想,这两个中国制造企业的代表。两个耳熟能详得几乎让人有些生厌的名字。熟悉得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没有秘密的企业.却突然发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声音,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  相似文献   

12.
与众多的借助外来研发成果的中国企业不同,华为走过了孤独而漫长的技术研发苦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18日,西门子和华为的合资公司鼎桥通信在北京挂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西门子与华为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份,专注于TD-SCDMA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西门子与华为将各投入200名和100名员工,公司的CEO和CFO由西门子方面派出,而首席运营官COO则由华为方面派出。西门子将其在欧洲的所有TD-CDMA研发全部转移到中国这个合资公司中来。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万林告诉《商务周刊》,西门子选择华为作为合资伙伴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4.
杨曼 《商界名家》2005,(6):91-92
在华为的事业正值高峰时,胡红卫却选择了离开,自主创业的冲动最终战胜了在华为的高薪和高位。经过创业之初的挫折,胡红卫终于在咨询业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5.
《创业家》2013,(8):97-105
在6月18日的黑马华为特训营上,一位学员向华为前党委书记陈珠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预测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迎来‘冬天’,但中层团队普遍觉得我是杞人忧天,他们出现了惰性。受他们的影响,员工执行力和效率明显下降了。华为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惰怠现象几乎难以避免。《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黑马华为特训营导师包政说,  相似文献   

16.
一批中国顶级企业的经营实践或者叫发财经历,使得更大一批中国二级、三级或无等级的企业都认识到一个道理,叫做“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因为这些顶级企业诸如联想、海尔、平安、华为、万科,他们获得成功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强势的企业文化。于是呢,更大一批的中国企业便都达成了一种共识:要赚钱,要持续地赚钱,得有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自主技术研发话题在中国火热始终,联想得失,华为路径,WAPI角力,3G梦想……究竟中国企业要不要技术领先?怎样去技术领先?作为2005年首期“21世纪商业评论》的特别话题,我们邀请6位官产学精英,以理性思考与高远前瞻之力畅所欲言,以求明晰“技术领先”话题内外的现实,并引发对可能路径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华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通信设备商之一,作为领头羊,华为率先研发5G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成熟的5G运营商。但面对未来十五年高达12.3万亿美元的5G市场规模,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其拱手让人,尤其是充满野心的美国。文章分析了美、英、德、澳四个国家对华为不同态度,提出三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L32/44CR、DK36系列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国产化研制”项目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由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牵头,另一家造机企业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也参与其中。无独有偶,同期,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6230SG型天然气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