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企业管理》2010,(9):41-41
由于寿命的限制,5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有个人却用整整50年时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写这本书的人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相似文献   

2.
有篇小小、说叙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招聘财务会计,试题1 1=?,一名小姐以你说等于几就等于几回答正确而被录用。恪守真实性原则的财会数字要按照理的意图编制,故事归故事,故事涉及的人和事,在当今社会,随时都能对号入座,找到故事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劳动月刊》2012,(1):18-20
“我遇到电视剧里的情节了!”这是袁慕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他一定是个标题党,因为他确实用这么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他年纪轻轻就已是两岁孩子的爸爸,也虽然他讲述的故事有点逻辑混乱,但我能理解他的不淡定,同时也明白了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一个关于普华永道的故事是这样的:各大公司到非洲去看大象,轮到普华永道的哥们儿,过去先跟大象说:我是普华永道的。大象就哭了,因为连大象都知道普华干的活辛苦。然后他跟大象说:我们来非洲数大象。大象就乐了,原来普华永道还是不着四六靠审计吃饭。最后他跟大象说:我们来非洲还打算招几头大象回公司上班,结果大象吓得一边哭一边掉头就跑。另一个故事是IBM的: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名著《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奥尔科特的代表成名作。作品描写了马奇一家四个姐妹的成长故事,通过简单真实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呈现了一种生动、温馨、感人至深的美国家庭生活故事画面。书中描写的四姐妹成长的种种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都曾经、正在、并将要发生在每一个少女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初恋的甜蜜和烦恼,感情与理智的选译,  相似文献   

7.
2019年末,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据说是清朝名臣曾国藩讲的故事,也因此带火了一个词"躬身入局"。这是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有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就得从田埂上下去.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有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享受生活”的故事,现在已鲜有人提及了,但是我相信。许多人记忆中都还会有她的影子。最近,通过美国次级贷风暴,我们又看到了她。遗憾的是,这一次,“美国老太太”并不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潇洒一生,到老年时还完了贷款,而是还没还完贷款,就面临着房子贬值甚至被收回的厄运。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从北京搬到伦敦,但仍然在国内引发故事,这源于刘翔又重复了他在北京的表演。但为了避免情节太雷同,就把不出场就伤退变成了出一下场再伤退。刘翔未平,周克华又起。这一波来得快也去得快,只几天,就以他在街头被击毙而落幕,国人的关注也骤然冷却。故事的兴奋点,就仅剩一个十年悍匪的曲折结局。  相似文献   

10.
鹤怀 《英才》2010,(2):127-127
这不是一本个人的生平故事记录,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探讨。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从第四章开始直该就不属于“解码刨新”的范畴了。当然,如果硬要说一个名人的成长历程与创新之举休戚相关,那读者也无话可说。其实,一个至今依旧成功的微软名人,本身已经给了读者阅读的期望。当然,如果你是IT行业内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1.
《山东企业管理》2012,(7):89-89
01《货币崛起》 在全球信贷紧缩、金融行业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货币”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货币究竟怎样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社会?本书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了货币的历史,让你知道金融演化进程背后发生的事情。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历史故事背后都有一条金融线索。透过弗格森的专业视角,许多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被赋予新的意义,更清...  相似文献   

12.
距离4月中旬金价跌至低位已过去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媒体对“中国大妈”和“华尔街大鳄”PK的故事一直津津乐道,故事的版本也从开始的“完胜说”发展到后来的“被套说”,仿佛所有人都随着金价的起伏而为大妈们捏把汗。  相似文献   

13.
诚信不灭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读者》上刊登的一则短故事《请你相信我》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至今不能忘记。故事是讲“我”要裁剪一件大衣的袖口,在路口上找到一个专门从事缝补的摊位,裁缝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是一个安徽来的外来妹,讲好价钱是四元后,裁缝说:“你明天下午四点来取吧”,我说:“你是临时摊位,如你不来,我上哪找你?”裁缝说:“我在这里六年了,请你相信我”。  相似文献   

14.
唐宝民 《秘书工作》2010,(11):13-13
这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瘦弱的年轻人来到一家电器工厂找工作,工厂人事部的负责人看他又瘦又小,衣着脏乱,就不想录用他,随口说道:“我们这现在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风铃 《中外管理》2005,(11):107-107
新上任的主管总是急着表现能力、解决问题,但别忘了,让员工了解他们的主管,绝对是让工作顺畅完成的小秘方。说个动人故事介绍自己,甚至能赢得团队的信任。以下是说故事增加领导力的4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石康 《中国企业家》2011,(14):129-129
说到中国城市里的明珠“北上广”,我便想起几十年前流行于中国亩产万斤的故事。故事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夜里趁人不备,让人把一万斤粮食堆放到一亩地里,于是就有了亩产万斤。问题是,那一亩地以外的地里收成如何?中国总是喜欢说我们可以做到亩产万斤,而把那一亩地以外的土地说得模模糊糊,就如同中国总谈到GDP,但很不爱谈人均GDP。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个古老的传说,后来变成了一句古话“刻舟求剑”。我原以为人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这个故事,长大后就不至于还做这样的事情了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还在不断的重复着“刻舟求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营销故事     
《科技与企业》2007,(4):46-47
故事一:卖鞋子的两个推销员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相似文献   

19.
《兴企立人》这本书,收录的是华北五省区市部分企业中的道德故事,绝大部分是普通员工的“凡人小事”。尽管故事情节不是那么“惊天动地”,但放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来看,却是难能可贵的。细细品味就会感叹,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确实蕴藏在广大群众之中。该书的作者编者们,能在这个时候把这么多真实故事奉献给读者,体现了他们对思想道德建设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道德滑坡,是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墉 《中外管理》2010,(7):71-71
哲理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阿美利达大叔独自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那天中午,一个小伙子到他店里来买调味品,因为这个小伙子是常客,大叔还和他闲聊了一阵。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发现,小伙子要的是一种价格最责的调味品,但他售出的是比较便宜的一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