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但技能的训练方式往往效果不明显.要提高阅读技能训练效果,就要引导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消除"声读"的影响,向学生传授速读技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多种感官并用,进行"信息迁移",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
冯文达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219-220,F0003
现阶段,农村中学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知识面层和师资条件、教学设备等问题的困扰,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在阅读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难以"主导",学生难成"主体",因而不少教师不免会发出沉重的感叹。那么,农村中学应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尊重其阅读个性,重视其理解和思考,鼓励其读出自己的"色彩";给他们阅读空间和时间,并加以耐心引导,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趋微"心理,大胆变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关注语文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合的"微",积极创设阅读"微环境",编撰晨读"微文本",开展教学"微活动",通过微说、微听、微读、微写、微演、微评等教学手段,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以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就微时代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刘文春 《魅力中国》2013,(8):238-238
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转换一信息输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读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地阅读,通过文本输入,使学生获取和处理文本信息。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化所学内容和语言,并进行语言输出。  相似文献   

5.
王红 《西部大开发》2011,(12):115-115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应培养学生阅读情感,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感悟呢?叶圣陶先生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借助文本进而"明象体情".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文本顺利地"入境"、"明象"、"体情"、"会意",达到感悟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阅读教学.进行课文赏析指导,可到最后中考阅读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太如意,失分的情况较普遍,老师学生都很苦恼无奈.究其根本原因,乃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的核心方法.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语文老师更应注意方法技巧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水平.在实践中,笔者用读、寻、概、定"四宇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怎样体现新课标精神,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广大语文教师精心钻研,各显神通。我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领会课改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实施"五步阅读法",引导孩子们在读中认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础,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郑燕惠 《魅力中国》2014,(1):139-1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平时的阅读活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等教育"三全育人"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安徽省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经典阅读的重要性高度认同,但是在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及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存在不足。文章从编制经典阅读荐读书目,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推动人文讲堂,让学生知道怎么读和统筹阅读活动;畅通学生读后交流途径3个方面提出经典阅读推广的对策,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英双 《发展》2009,(9):104-104
一、通过关注学生的读、品、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以读为本。初读感知,细读领悟。形式多样地读、不同层次地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示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人文内涵,品读其思想情感,才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由知而悟,由悟而入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化偏向,侧重于教师的"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法指导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热点之际,笔者尝试用"阅读指导法"进行数学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控制点,把教师的"教"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的"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思考及讨论的过程.本文拟对"阅读指导法"的尝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冠英 《魅力中国》2014,(17):219-220
阅读对学生学习英语非常重要,本文就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现状,分析了阅读能力差的原因.并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如:多读多背.检查到住;精讲多练,课堂检测;讲究方法。总结技巧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宁波通讯》2014,(7):80-80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就是把书读"活"。怎样才能联系实际,把"本本"读"活"呢?毛泽东把自己的方法概括为两条,即读书的时候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一  相似文献   

15.
朱锡广 《魅力中国》2010,(1X):162-162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中的词句,才能感受和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带动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那么教师如何对那些直接影响课文内容的字、词、句作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文琦 《老区建设》2011,(16):49-51
英语阅读一般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略读(skimming)和查阅(scanning)。英语阅读的技巧主要有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组读(reading in groups)和猜意读(guess meaning reading)。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学会默读和"意群阅读法",要保证足够量的阅读,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阅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解职业学校学生手机阅读情况,文章对南京市3所职业学校的266名学生做了调查。研究表明:南京职校学生"阅读"手机呈现时间长、无计划、上课"读"等特点;手机阅读取向主要是商业网站,内容以流行作品为主,远离经典著作;同时学生期待建立经典阅读本位,培养良好的手机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李四平 《魅力中国》2010,(16):244-24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读书经验引领一代又一代学子博览群书.传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启迪一代又一代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教会学生读什么,如何读的真谛。因此,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课标》引导下的语文教材,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诱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并且感悟、获取、愉悦.然而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愿意自己读,总希望听老师讲,而且缺少感悟,较少获得,产生不了阅读的愉悦和冲动,不能很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和学生互动,以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影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20.
温琦琦 《魅力中国》2013,(26):138-138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