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传统单一家庭养老机制下养老决策入手,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资源供需失衡,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难题。在民族地区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的有效养老机制,并使其与社会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家庭养老还占绝对地位的背景下,苏州农村养老出现了由家庭为主向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转变,一种区域性的农村社会养老机制正在形成.这种变化是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对我国其它农村地区具有深刻的启示.苏州农村养老机制的转变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成熟和不稳定,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家庭养老还占绝对地位的背景下 ,苏州农村养老出现了由家庭为主向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转变 ,一种区域性的农村社会养老机制正在形成。这种变化是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我国其它农村地区具有深刻的启示。苏州农村养老机制的转变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还不成熟和不稳定 ,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杨翠迎 《商业研究》2005,(8):167-170
中国农村现存三种主流养老保障方式。尽管传统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衰退,但依然沉重地承担着农村养老的责任;制度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曾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希冀,然而其举步维艰;社区养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只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权宜之计。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农村养老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等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始终是我国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对养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本文试图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中的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下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背景下,养老责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巨大风险和困境,表现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诸多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作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政府和社会应在其养老中承担基本的经济资源支持和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的责任;从代际公平考虑,独生子女对于父母应尽孝养之行,主要是履行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之责;独生子女父母也应自立、自强,尽早做好各方面养老准备,并在老年生活中相互扶持.惟有养老责任主体各司其责,形成养老责任共担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和缓解当下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风险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从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增长期,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焦点问题。特别是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占据多数,但这个巨大的弱势群体,在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中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范畴,致使农村在老龄化人口高速增长下,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制约中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制度改革上着重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在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上提出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难题。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分析该市目前存在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