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新才 《西部论丛》2005,(11):26-31
在新的世纪,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创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到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和全面统筹的发展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整体性战略安排.是绕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各项工作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文比较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发现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存在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从“为人民谋福利”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两个飞跃”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到党-政府-市场关系重构、从局部渐进式改革到系统整体性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所谋求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的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国为取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弄清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否则容易犯或"左倾"或"右倾"错误.从理论上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就是要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及其整个体系,就是要历史地、具体的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同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也具有现实品质,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阐述,提高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王海坤 《西部论丛》2005,(11):10-14
在新的世纪,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创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到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和全面统筹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7.
刘辉 《魅力中国》2009,(20):22-23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教育的发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我们只有明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教育特征,才能真正使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和实现这一基本要求的关键在于能否用合适的方法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而系统所具备的整体性、要素相关性及动态性等特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基本相符,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理论,  相似文献   

9.
郑其孟 《魅力中国》2014,(10):246-246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卓越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科学的原则,持续、全面、深入推进,主动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效调动了社会进步的活力,积极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理论遵循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思想,包括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精神四个领域的解放;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人民主体思想的新发展;它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表现为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追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向心力。消费本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消费异化现象十分严重,不但背离了人的需要,破坏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系统,而且还导致了人的异化。要使人的发展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人"为中心的平等、公平的本质要求,以及使人摆脱依附于物、依附于金钱、大多数人生产生活受少数人左右的价值取向,应该培育、强化消费者的生态消费意识和生态消费自觉行为,通过构建生态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结构来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规范生活、生产消费行为,提高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于建荣 《特区经济》2008,3(2):13-15
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缩影、窗口、实验基地和"排头兵"。经济特区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否具备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这种需要去不断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浩军 《乡镇经济》2011,2(3):15-18
江泽民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重新审视变化了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起点。新起点不但对发展的要求更高,而且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新起点上推进新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7.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he everlasting value pursuit of the Chinese as well as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affluent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embodies the realistic characters of the theory and is to persist and develop Marxism Materialistic Concept of histo~y; so it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ory.  相似文献   

18.
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式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视角对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颖而重要的认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把握基础上,综述式地梳理出一个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框架运用到对转轨经济中若干现象的理解当中,对若干经济现象给予系统解释。得到的一个重要认识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相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与长期绩效之间存在两难冲突,政治治理结构中晋升激励的应用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也带来了高昂的发展代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改进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观的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