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西票号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创新,代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自主发展和演进路径。虽然在山西票号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于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因素,通过参与政府公共财政,并在金融市场中与政府进行策略互动,诸如代理国库、发行兑换券(纸币)和向国家银行的方向发展等;但由于官商关系、公共信用和财产权利的不同,山西票号的"官商结合"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稳态均衡和有效制度安排,进而未能促进公共金融和新式金融体制的建立,其近代化转变的尝试也没能取得成功。文章研究表明,公共信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不仅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变革和转型,也是现代金融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政府公债的发行开辟了政府动员国民储蓄的新时代,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公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当时的金融市场,成为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储蓄存款的保证、银行放款的抵押品、金融业的投资筹码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筹码;公债的交易也推动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利率对公债价格没有解释力。这说明政府公债还没有完全与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公债价格应该还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或制约。1921年和1932年的公债整理对债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公债收益率的下降则是理性的回归。而法币改革则使政府摆脱了公债的财政制约。  相似文献   

3.
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产业成长具有互动关系。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银行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投资特征和银行发现"企业价值"的功能等使得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风险资本的替代。中国的风险资本发展表现出银行一定程度上代替风险资本的特征,实证检验表明,风险资本的发展对高技术产业成长具有正向作用,但银行重要性和金融市场重要性不同导致效果差异较大;而高技术产业的成长与风险资本的发展为负相关,这可能是中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政府大力支持以及银行科技金融等的替代性所致。因此,正确认识风险资本是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补充,政府应逐渐退出,不断完善风险资本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田华臣 《当代经济》2007,(7):130-132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我国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最佳选择是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旧路径,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融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未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路径,并在存款利率等方面形成新的金融压抑,存贷款利差扩大不利于银行创新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因素。运用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在实行赶超型金融发展战略中,为不被旧的路径锁定,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减少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在既有路径中边发展、边修正改造,调整金融结构,变银行主导型为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也应及早转变,促使政府主导的供给型金融向市场主导的需求尾随型金融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英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10-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是改变现有资本市场格局、有利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进: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直接融资(保持距离型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型融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比重的大小,我们可以大致将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金融中介(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应该采取动态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考察;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机制发挥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极端型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差,混合型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好;民法法系国家容易形成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普通法系国家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市场的竞争、银行经营制度、经济国家转轨是影响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的演进符合路径依赖理论,金融体系的设计应该采取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1905年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与1908年交通银行的出现以及零星金融法规的颁行,从形式意义上标志着我国近代意义的新式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在政府被动的主导下开始起步。辛亥革命后,由大清银行演变而来的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仍然是国家银行群的中坚,并且在市场化、商业化的转变中逐渐拥有可以号令全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从货币统一发行制度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就可以得到清晰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朱德忠 《技术经济》2003,22(8):37-39
<正> 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变革,换句话说,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成长。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将改变整个金融结构,而且也为整个金融业创造了新的业务平台和增长点。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回升。资本市场中资产交易量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变革。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