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最主要的矛盾。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人口每年增量相对较大,表现在出生率连年居高不下,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现象更加突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各省、自治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着力发展本区域经济的同时,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持头脑清醒,坚持不懈地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把人口问题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些人口理论专家、学者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者,把经济上的贫困与多生劣育的恶性循环形象地比喻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生育怪圈。本文试就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愿引起同仁共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推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渭源县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耕地80万亩。全县辖20个乡(镇),217个行政村,1509个村民小组。1997年末总人口33.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36万人,人均纯收入906元,人均占有粮280公斤,农村贫困面为19%。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农业县,多年来,人口的过快增长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落后和生活贫穷又反过来刺激农民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导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过去,渭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农民有抵触情绪,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方面,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疆不同区域和县市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得出:新疆协调较好的区域和县市占比较高;目前新疆人口土地资源承载力虽属相对富裕状态,但有趋向临界值的态势。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均粮食消耗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新疆要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我国,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水平往往是成反比的。人口愈多,愈穷,受教育的水平愈低,受教育的人数愈少,经济增长速度愈慢,人均生活水平愈低;反之,人口愈少,则人均生活水平愈高。因此,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和经济具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民族人口的增长决定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又能促进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人口因素会对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速度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结构.人口增长过快、分布不均、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新疆南疆三地州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主线,从南疆三地洲人口的数量、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人口的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促进南疆三地州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唯实 《发展》2006,(5):39-40
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西部地区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拥有人口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本身的增长固然很重要,而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也至关重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一些人口理论专家、学者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者,把经济上的贫困与多生劣育的恶性循环形象地比喻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生育怪圈。应该说,这种形象的比喻已经揭示了生育怪圈形成的原因以及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尽管影响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但经济因素无疑是最基本的因素.对于这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已经取得了共识。为了使那些陷入生育怪圈而又不能自拔的地区尽快地摆脱困境,我认为有必要对生育怪圈的社会成因、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以及具体对策做深层的思考和研究。本文试就有关问题谈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参数和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空间依赖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增长行为的非线性.研究发现,空间依赖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初始收入水平和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非线性特征随周边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变化而变化,揭示出城市密集区具有投资效率高、人口吸纳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江西遂川县把扶贫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抓,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越生越扶、越扶越生”的恶性循环状况,大大提高了扶贫效果。这个县经过对至今尚未解决温饱的1087户贫困户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些贫困户中约有30—40%因超计划生育,造成人多劳力少,而迟迟滞留在温饱线以下,有的贫困户虽已解决温饱,但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经  相似文献   

14.
实现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做到人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发展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总量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看,从长远看,它必将对人口控制和其它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河南省1%抽样人口调查数据,利用了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省内、省际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口流动确实与经济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又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最后对有序发展流动人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却适合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中哈罗德——多玛的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种类型,当一个经济体的三种增长率一致时,经济体的增长处于均衡增长状态。在经济体增长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合意增长率就成为经济体追求的目标和宏观调控的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合意增长率就表现为政府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在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海瑜  占绍文 《改革与战略》2013,29(2):37-41,66
文章选取了2010年榆林市12区县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区域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了榆林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显示,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系统之间总体处于弱协调状态,南部六县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北六县要高,但分析说明这种协调是处于低水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加快推进榆林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水平,消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3,(8):14-21
重庆,站在了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上!作为我国最年轻且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重庆面临着多重任务: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既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又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破解发展难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经济增长机制……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