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国外还在争论采用何种方式建设"无线城市"时,中国移动应用TD-SCDMA建设的无线城市,已经让福建厦门市民步入了无线生活。当业界还在为物联网技术寻找"落脚点"时,厦门移动已经开启了物联网与TD"无线城市"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全新篇章。对此,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今年年初曾给出这样的评价:"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取得突破,今后要继续扩大规模,把TD‘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应用发展。"王建宙的话可以说既是赞扬与肯定,更是鼓励与鞭策。当物联网遇到无线城市,其碰撞出来的火花一定会比想象中的要璀璨得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对宽带移动性需求的强烈,人们对无线城市的热情呈现出急速扩张的态势。作为政府眼中的第五个公用事业,无线城市的概念于2004年7月由美国的费城首先提出。美国华盛顿、纽约,英国伦敦,加拿大安大略,澳大利亚珀斯,新西兰惠灵顿,荷兰阿姆斯特丹等众多城市随即都加入了“无线城市”建设的大军之中。2008年,“无线城市”的概念在国内火爆起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等都在大力建设无线城市。尤其是随着3G牌照的发放,无线城市将成为3G时代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自本刊上期推出《解读无线城市建设之厦门TD模式》一文后,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文章更是被多家网站、媒体纷纷转载。其中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推动无线城市建设,政府不是说而是做,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全心全意”、“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与使用者”等言论更是引起业内外同仁的广泛共鸣。应该说,在潘副市长这些生动的言论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种创新的“思变”精神。古语有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相似文献   

4.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移动)自2006年3月启动TD试验网建设以来,目前网络覆盖率达99%。网络已升级至TD-HSDPA,上网速率达2.2Mbps.应该说,厦门“TD无线城市”的成功运营,是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贯彻落实中央“两化”融合,推进自主创新等部署的具体实践,它有效聚合了多种产业元素,极大地带动了厦门市相关设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人口剧增,伴随的是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城市道路建设的滞后。如今,道路、桥梁越建越多,却始终缓解不了交通拥堵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正逐渐向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人们期盼可以利用这些高科技实现智慧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难题。山西“无线城市”定位为“连接政府及各细分领域服务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助力政府改善基础民生”。近年来,山西“无线城市”通过汇聚海量的信息和应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数据分析、位置、支付、短彩信等多种能力,为百姓提供了易于使用的交通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智慧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工作更高效。三年前,福建省厦门市建成了全国首个TD无线城市,开启了TD与无线城市共同发展的新篇章。2009年,通信行业投入了100亿元建设无线城市,福建省10个城市的城区同时步入无线城市行列。随后,无线城市建设连续两年被列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年初,福建省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无线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2010,(10):6-6
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无线城市已成为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无线城市建设运营的主体——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的积极推动之下,国内无线城市的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而物联网应用的加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9,(7):19-22
TD与“无线城市”的结合意味着什么?它将给厦门市的通信生态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TD产业的发展产生哪些推动作用?对无线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又带来哪些变化?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福建厦门组织TD“无线城市”全国经验交流会.交流和探讨厦门TD“无线城市”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9.
连日来,随着中国移动在河南、贵州、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份"无线城市群"的陆续开建,我国新一轮的无线城市建设悄然加速。其实,早在2009年,自福建厦门移动基于TD技术建设我国首个无线城市起,无线城市的建设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所谓无线城市,就是用高速宽带无线网把一座城市覆盖起来,实现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化服务。建设无线城市就是建设一个无所不在的覆盖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让市民摆脱电缆和网线的束缚,在家中、娱乐场所、酒店、机场、绿地、会议中心等地,使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无线手持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网络服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到无线城市建设中来,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无线城市将承载越来越丰富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无线城市已经成为继自来水、电力、道路、地下水之后的第五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多个省份开展了无线城市建设,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电信运营商建设;另一种是经政府许可,电信运营商规划运营。如何进行有力建设,建完之后如何发挥无线城市最大的能量,关系到电信运营商未来的利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信息化大潮中,无线通信无疑将成为其中的主要拉动力量。作为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三大板块之一,“无线产业”一直都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移动)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首的20多个无线城市正在积极部署和建设中。但有关无线城市建设的理论成果还处于宏观指导和理论探讨阶段,涉及无线城市具体建设的组织体系、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策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于运营商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形,需要思考有效的应对身璐。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球无线城市从概念到现实的探索过程不难看出,找到一个很好的建设运营模式十分关键。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忽视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任何一方去孤军作战,无线城市建设都可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无线城市如伺让政府、运营商、服务商、社会民众多方受益?如何真正发挥无线城市的强大信息化功能?如何获得持续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UMTS论坛曾发表一份题为《3G的演变:IP多媒体通讯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策略性考虑》报告,讨论无线IP网络的发展前景,该份报告指出:“有鉴于固线互联网的经济规模、无线标准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所有固线环境的开发工作都是基于IP,似乎一个‘全方位’的IP网络是不可避免的。”它的结论是无线环境中的语音和数据应用都会朝IP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无线城市这个名词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是国内运营商真正开始发力,应该还是去年的事情。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中国移动,以上海、福建厦门、河南洛阳、广东东莞、湖北黄石等地最为突出。在经过各地的试点建设后,今年中国移动把无线城市推上了全国的舞台。但由于各试点的推广模式不同,造成了大家对无线城市的理解存在不少差异。为此,笔者就无线城市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无线城市。  相似文献   

17.
王小平 《邮政研究》2008,24(1):14-14
最近,加拿大邮政在网络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中建立了一个虚拟城市,在这个虚拟城市中,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入加拿大邮政零售合作伙伴的三维虚拟购物店,购买真实礼物或商品。加拿大邮政直销部门副总经理说:“目前,有几十万加拿大人经常光顾‘第二人生’。加拿大邮政给这个虚拟城市取名为枫树林,其用意在于将它建成一个舒适的购物天地。邮局在加拿大是许多社区的中心,因此枫树林是‘第二人生’社区的一部分。在这个虚拟城市里,客户可以进入加拿大邮局,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以其"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全面力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已制定了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为引领,2G、3G、WLAN、4G"四网协同"的无线城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下半年4G上网卡预计面世,上网峰值速度将达到每秒上百兆;"十二五"期间,本市中心城区及室内WiFi热点区域的无线接入速率将比"十一五"猛增100倍,下行速率达100兆……伴随着一大批更"贴身"、更"智慧"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的陆续推出,由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全力打造的这张多层次、全覆盖、泛在与融合的无线高速宽带网,其全速进展的轨迹,正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9.
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承办的"2011中国贵州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于5月在贵阳隆重举行。论坛上,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与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20.
《邮电经济》2009,(1):22-23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在今年两会上接受《人民邮电》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推进“三网”融合,建议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展开大讨论,追问“究竟谁在阻碍‘三网’融合?”郑新立说,“我在去年政协会议上就提出了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提案,今年总理的报告再提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我很振奋,但说实话,前景很不乐观。”郑说,“‘三网’融合不是个新话题,在国家规划中已经提了十多年,‘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规划(计划)中都提出过‘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