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农业的发展战略中,有的同志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观点,以区别于过去的“小农业”和“小粮食”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的出发点是想提醒人们要全面理解农业的内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大农业”、“大粮食”的概念是否准确,值得商榷。 何谓“大农业”和“大粮食”?按照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同志的解释,所谓“大农业”,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技术经济的理论研究中,人们经常引入“土地收益递减”这个概念。但是,“土地收益递减”究竟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讨论中,科学界有的同志提出了“大农业”、“大粮食”以及“小农业”、“小粮食”等概念。有人当即指出这些提法是不科学的,对科研和生产都不会有积极意义。但后来,有的文章竟进一步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意见,概括为“小农业小粮食思想与大农业大粮食思想的争论”,并把它提高到我国“农业发展战  相似文献   

4.
持续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国外倡导一种“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又译“持久农业”)的发展战略新思想,引起了我国农业科技界、经济界专家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热门论题。本刊约请几位农业科技与经济专家就“持续农业”提出的背景、含义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发表各自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有关当前我国农民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当前我国农民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张义“农民”这个司空见惯的字眼,其概念似乎清楚但不明晰,人们往往理解不一致,致使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受到影响,给有关农民政策的制定带来不便。本人想围绕农业农民概念和农民问题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一、对农业概念内涵的重...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20多年。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了促使有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领域发展,现将其若干本质属性作以综述。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基于“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而言是现代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  相似文献   

7.
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农业的前景如何?目前巳成为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以乡镇工业发展较快的无锡县为例,对农业的“萎缩”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并对今后农业如何发展作些探讨。 一、对农业“萎缩”问题要进行历史比较 有人认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农业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处于“萎缩“的状态。 判明农业有无“萎缩”,就需要作比较,而比较就得有标准。如果说,在提出农业“萎缩”时,自觉不自觉地与过去“以粮为纲、全面砍光”时的水平作了比较,那么,现在就有必要对那时农业上的投入、产出水平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的广阔领域过去,农业服务工作局限在狭窄的框子里,只注重农业生产进行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也收到一定成效。但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后的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却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安排失误、供求失时而抵消了产中服务应有的效果,甚至造成损失,达不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许多事实证明抓生产必须抓流通,农业服务应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业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于光远同志提出过“十字形大农业”的观点,他把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农业称之为“一字形大农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上加上“农业服务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下,加上“农产品加工业”,就成了“十字形大农业”。开展农业服务工作,建立农业服务体制就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狭隘的观点,而应该把眼光看开阔些,不仅看到农、林、牧、渔,还要看到与发展农业直接相联的、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有些同志对农业的概念、范围和发展农业的模式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对启发人们的思想,开阔人们的视野,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但也反映出对如何确立农业的科学概念,这一生产部门与其他生产部门的本质区别,以及今后农业的发展等存在  相似文献   

10.
林业是人类社会与森林关系的历史发展的纽带。当森林的自然特性与某一时期人类社会需求相适应时,就产生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林业”。“城郊林业”的概念,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膨胀,污染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市郊森林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慢等自身的特点,长期以来,对城市郊区林业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是把它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来看待,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城郊林  相似文献   

11.
浅谈都市农业持续农业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领导报告中经常出现“都市农业”、“持续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新概念,不时有一些同志询问其涵义,现就这个问题谈点认识。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最初的表述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直到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撰写的《日本农业模式》一文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对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的研究不多,成果亦甚少。直至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给予较多注意,不论在文章数量还是在研究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以前。现把建国以来报刊所见有关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的一些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从中可窥见一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一、“农业自然灾害”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早已进行,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涉及了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探讨。只是“灾害学”这一名词的明确提出要一直拖延到80年代初。不过,灾害学毕竟还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主要是对灾害群的研究,“农业灾害学”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在这以后,许多报刊杂志仍如以前一样,依然把一些泛论灾害的论文归于农业自然灾害名目  相似文献   

13.
上一讲,我们论述了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因素和自然资源利用经济效果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经济效果呢?农业技术经济效果都有些什么特点呢?怎样去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呢?这一讲,我们就要来探讨这一些问题。一、什么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经济效果的正确概念应当是:有用效果和取得这一效果的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即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同“所费”的对比关系。“所得”是指的有用效果,它反映实践活动达到予期目的的程度,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农业规模经济问题,是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讲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参加这场学术讨论。 一、规模经济的内涵及其制约因素 规模经济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对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一些不同说法。把规模经济这个概念用于农业经济研究之后,人们对其理解和阐释出现了更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先对规模经济的内涵讲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广东省汕头市在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认真贯彻“加强农业,保农稳粮”的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大搞开发性农业,努力推动农业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人多地少地区走出一条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理论问题魏法元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的农业正在经历着又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兴起和发展。现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已经丰富多彩,硕果累累,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一、农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开发农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向农业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激发农业自身内在活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条新路。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常常被人们联系到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两个概念。但是有的人却把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余华银一、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自八十年代以来就有多种不同解释,但随着八十年代后期“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明确界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趋于定型。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  相似文献   

19.
刘素 《山西农经》2023,(9):32-34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业经济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城镇化水平较高。统筹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破解山东省经济发展困局、推动山东省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概念,讨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山东省莱阳市结合自身实际,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三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三化“,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莱阳不仅农产品资源丰富,而且在80年代初就有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