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经济师》2012,(9):6-7
加入WTO后,我国在参加自由贸易协定方面迈出新的步伐。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顺利进展,以及我国与一些国家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边FTA)的节奏加快,我国已步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不久前,本刊记者就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若干问题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先生。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茂物宣言》的产生,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标志的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势头如日中天。然而,几乎在同一时期,一部分APEC成员的热情已从区域自由贸易转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自1998年到2002年初,APEC成员之间提出的双边FTA已超过25个,其中大部分尚处于研究阶段,一部分进入谈判阶段,少数几个已签署实施。目前,亚太地区双边FTA的发展势头已超过APEC,其影响受到普遍关注。 一、亚太地区与双边FTA的兴起及其原因 (一)自由贸易协定的形式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国际投资体系是由国际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s)、避免双重征税协议(DTTs)以及其他双边和区域间与投资相关的协议(如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经济合作协定)等众多的国际投资协定(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ⅡAs)所构成.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ECF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武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63-164,209
ECFA所追求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内各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由于ECFA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运作机制高效的特点,对于庞大的组织机构的需求不是十分强烈,无须按照"三权分立"的模式设置组织机构,而是采用强化自由贸易规则,弱化组织机构的方式来推动区域贸易组织的运行。所以,ECFA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次浪潮的主要特点是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大量涌现,尤以双边FTA数量居多。中国从2004年开始也陆续参与了多个双边FTA。对于中国而言,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双边FTA,既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拓展国际政治空间,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6.
马丽娟 《经济师》2010,(1):123-12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背景下,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开展经贸关系正愈来愈成为各国的共识,日本越来越重视双边自由贸易,积极地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东亚各国以及美国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中日FTA一直提不上日本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在回顾中日两国FTA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中日FTA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启动中日FTA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嬗变,全球价值链引致贸易形成机制和形式变化,使得自由贸易区理论基础、影响机制和功能效应更替。本文基于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演化以及相较于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度异质性研究,将公司产权理论纳入自由贸易区理论框架,形成双边自由贸易区内全球价值链效应的多维理论机制,并且运用适应全球价值链发展的修正引力模型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对理论机制假设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总深度对区内成员国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关联产生正向影响,相较于贸易相关条款深度而言,投资相关条款深度影响更大。此外,自由贸易区对象国差异性也会影响双边自由贸易区全球价值链效应的发挥。根据对象国不同选择差异化的自由贸易区深度在双边自由贸易区构建中重要性凸显。本文将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对象国选择、自由贸易区模式选择等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10+3"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经济经纬》2004,(6):31-35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许多难题,贯穿“东盟方式”的“10 3”合作是东亚目前的主导形式,但这一合作的诸多缺憾使东亚区域合作很难沿这一方向深入下去。2002年初,小泉纯一郎在新加坡描述了一个称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实际是鼓吹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东亚的区域合作。的确,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的方式不但符合东盟强调自立的合作原则,也迎合了外部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易为各方接受,却从根本上堵住了东亚通往更具机制化合作的道路。笔者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虽然需要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但却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保障东亚各国利益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达成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背景出发,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通过深入的分析,得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给我国带来的一些启示,为我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和智利经贸关系保持不断增长的良好势态.2006年10月,中智两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将提升中智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大大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将在国际上树立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中韩自由贸易区:机遇、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经贸往来就日益加深,这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FTA)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中韩两国的"官、产、学"界都积极致力于促进双边FTA的达成,并且两国在建立FTA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中韩两国要尽快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如:两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两国各自都存在着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以及美国的影响等。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一旦达成,将会大大增强两国的经济实力,开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双边自由贸易政策 2000年前后,在WTO新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大幅度调整了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已完成由单纯重视WTO多边合作向同时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和多边自由贸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次浪潮,其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浪潮,把欧洲各国的合作推进了一大步,随后美加墨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方面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些区域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二次浪潮。第三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区域贸易协定主要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截止到2010年,向WT0通报的双边FTA共有165个。  相似文献   

14.
对双边FTA的历史考察及中国参与双边FTA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双边自由贸易热,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通过签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来实现自由贸易。在此之前,历史上曾两度出现过双边自由贸易热,各有其产生背景和特点,新一轮双边FTA更以其优越性成为新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融入新一轮双边FTA,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FTA实践中的利益选择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为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近年来,中国已经在加快FTA实践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中国FTA实践现状的分析,认为虽然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相对有限,但是,中国仍然可以从缓解国内面临的资源压力、赢得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多边谈判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对中国的FTA战略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梅 《现代财经》2005,25(12):62-6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作为贸易与自由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既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补充和推动,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为此,我国就要在逐步兑现加入WTO的承诺,降低关税的同时,积极加强双边自由贸易合作,以持续保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梁倩 《时代经贸》2007,5(9):126-127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我国推进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协议,具有重要的国际国内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安排》属于WTO法律体系框架之下,是一项新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WTO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创新和发展.但是,与现行的区域贸易自由协议相比,该协定还存在着内容与条文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区域经贸合作与中国跨国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FTA的涵义及发展现状 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多边贸易中的摩擦和问题,从而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变得困难重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中止,全球经济一体化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各成员国为了寻求各自的发展,纷纷采取另一种更便捷、更合理、更有效的合作方式--缔结区域性的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自此,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周雅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51-152
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蓬勃发展,出现一个国家(区域)与多个国家(区域)分别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重叠现象,学术界开始关注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与关税同盟共存下的关系网络。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研究和当前关注热点,以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梁倩 《时代经贸》2007,5(9X):126-127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我国推进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协议,具有重要的国际国内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安排》属于WTO法律体系框架之下,是一项新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WTO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创新和发展。但是,与现行的区域贸易自由协议相比,该协定还存在着内容与紊文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