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的集合看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然后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长的资源禀赋基础,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和模式.考察了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维度:以旅游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吸引力,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拉动力,政府和当地社区对供需的驱动力,旅游环境管理下的保障力.文章提出了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各地社区的参与度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等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障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维忠 《南方经济》2003,(11):50-52
旅游消费生态化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国民收入因素、休假制度因素、生态意识和对旅游消费的认知因素、生态旅游消费品供给因素、政府对旅游消费功能的偏好因素等。要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当务之急是调整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有效的生态化旅游消费与生产的激励机制,尽快全面落实带薪休假以及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旅游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不仅开拓了新的旅游领域,也使得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得到质的升华。生态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的绿色产业,以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淳厚的人文风俗为特色,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度假娱乐及提供各种商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符合当前旅游业态创新的趋势,更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体现。河南省拥有丰厚的花卉资源、适宜的花卉产地和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花卉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发展瓶颈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发展河南省花卉旅游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旅游热点。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节即将在我市举办,这为我市创造了一次千载难逢的难得商机,对开发客源市场,做大旅游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对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意义相当重大。一、市场需求生态旅游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首脑会议后,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1999推出生态旅游年。2000年我国被国家首批列为“全国生态示范省”。今年,省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态旅游以每年15~20%的增长率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这是满足人类反朴归真、崇尚自然新时尚的要求,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然选择。江州区要真正做大做强这个动力产业,就要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趋势,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周斅源  陈剑峰 《特区经济》2009,(11):140-142
生态旅游是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订科学旅游规划,进行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生态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制定社区参与保障机制等,推动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隋春花 《特区经济》2006,(5):189-191
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当地居民参与等问题。通过对当地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影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小坑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四方面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加强社区居民技能培训和建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构思。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生态旅游产业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青海省凭借着生态高地和旅游净地等资源优势,完成了从生态旅游资源大省向生态旅游强省的转变,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未来,抓住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一契机,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将增强青海省生态景点魅力,促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利川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恩施州利川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利川市农村旅游资源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提出了一些方案,同时也对三峡类似地区农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明勇 《特区经济》2006,(5):197-199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侧重生态旅游的国际趋势、生态旅游开展的利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其规划管理等,提出生态旅游必须走规划、开发与管理一盘棋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李明月 《乡镇经济》2008,24(6):98-101
文章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引黄灌区建成后得以改善的生态资源及环境开展生态旅游研究,通过对资源特色分析,提出灌区旅游开发对策,实现引黄灌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灌区生态效益,促进灌区人水之间、自然和社会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是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方向,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之一,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认为创意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应该构建全新的价值链体系,并提出"筑巢引凤"、"步步高升"、"锦上添花"、"虚实结合"四种产业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潘海颖 《北方经济》2007,(10):64-65
生态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生态旅游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晚的主题和功能的一个旅游地域系统[(杨桂华,2004),按照现阶段人们开展海洋旅游活动的区域,海洋旅游基本可以分为海岸带旅游(coast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要打造生态旅游强县,就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1、充分利用林业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3、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生态旅游要保证协调性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目的出发,旅游产业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以大旅游观为价值取向,在旅游主管部门指导下,依靠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以旅游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饭店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资源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整合产业,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生态旅游业现状 通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的生态旅游资源己初具规模,正以休闲游玩为中心延伸出越来越长的产业链,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文化传播乃至金融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与四川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潜力相比,四川的生态旅游产业还亟待发展,产业结构还有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迁西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灵山、秀水、古长城”为主题,以全面融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旅游名县建设,全力打造环京津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008年,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吴晓芹 《特区经济》2005,(10):184-185
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因为西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3年以来,全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市场走俏。国际市场稳步扩大,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86年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9位,接待人数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江西省资溪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培育生态品牌,成效显著,相继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大县等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