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世纪之交辽宁农业发展的思考杨新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对于有12亿人口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解决吃饭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目前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作为最基础的生产部门,无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业是我国13亿多人口的不可缺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对我国及多数国家而言,农业不仅仅是一个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战略产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  相似文献   

3.
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多,加之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起伏动荡,农业的发展牵动着全国13亿多人口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也牵动着6.6亿农民的“钱袋子”……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和复杂的局面,如何应对?农业部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中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战略关系。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从农业那里获得的经济辐射能力就越强.就会降低城市化运作的成本和就业压力,提升城市化的速度,缩短城市化的进程。如果农业人口过多.就会制约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如果农业人口流动过大,就会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须臾都不能离开,因此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产业。今天已经养育着世界上近60亿人口。然而,农业也出现了十分严峻的问题,乃至被称为农业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严重关注,并为寻求农业发展的新道路正在积极地探索。本文从分析人类的营农思想与...  相似文献   

6.
印度现有人口11.48亿,位列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为1.2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5%。近50年来,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供应基本实现自给。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和经验值得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效农业的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地方产业化水平的代名词。但是何谓“高效农业”,怎样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与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何关系,怎样发展高效农业既能解决农民增收又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通过一个“高效农业”发展的典型调查,试分析发展高效农业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人大代表共商兴农大计臧传志,王国辰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时刻牵动着全国人大代表的心。让农业这个基础更稳固,成为代表们的共同心愿。强基固本粮为先"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到来,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有着2.2亿农户和9.1亿农民的大国来说,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基本限制因素,同时也存在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等有利因素。作为世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新时代作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科学探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困境与对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针对目前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面临的制度保障不足、融入基础较差、参与能力较弱、参与渠道狭窄、共享机制缺失、融入水平较低等困境,本文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制度保障、夯实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基础、拓宽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渠道、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能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共享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融入水平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靳光华孙文生河北省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河北省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河北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河北省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口与农...  相似文献   

12.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吴华林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1994年。大灾之年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45.08万吨,较上年增加5000吨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11.47亿元,增加2.04亿元;多种经营收入7.6亿元,增加2.4亿...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的特殊性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我国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风险。(1)自然灾害风险。据民政部资料统计:平均每年我国有6亿多亩农作物和2亿多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亿元左右,而1998年的特大水灾就造成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口负载量的变迁为线索,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与人口载量以及生态负载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生态条件的恶化对人口负载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文明进步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13亿人口中,9亿多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使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下同)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当前的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笔者谈谈如下几点思考。一、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人口在不断增长,可耕地越来越少,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国家“九五”计划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使我国粮食生产在本世纪末达到增产500亿公斤,实现500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1993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因农业发展纲要》,明确地提出了2000年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952年-1993年,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从1500亿公斤提高到4500亿公斤,在41年间跨过了6个台阶。分析我国粮食生…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 ,养育着几亿农业人口。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采用赶超型的工业发展战略 ,国家对农业经济一直是廉价索取 ,以农补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 ,在产品剪刀差的条件下 ,农业的积累难以达到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在历史和现实双重原因的作用下 ,农业人口越来越多 ,加上国家在人口流动问题上采取禁锢措施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单一、手段落后、资源有限 ,使农业人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包袱。改革开放后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实施 ,农村经济有了较大…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用世界上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耕地"非粮化"问题直接影响着14亿人的口粮。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4号(农业水利类21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耕地"非粮化"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由原来种粮食作物调整为种经济作物和发展林果、养殖业等。有学者认为耕地"非粮化"是流转土地的用途变更,反映了农业种植结构内部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  相似文献   

19.
论21世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21世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佟国光进入80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改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主要农产品产量,还是农民收入,都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但人口的剧增,农业资源的锐减,始终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特别是拥有12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征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征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趋势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三农”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功夫在农外,根本出路是城市化。据有关资料。2000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人口9.4亿(包括城市内务农人口)。按农业劳动力占50%计算,农业劳动人口约为4.7亿,其中已在乡企就业的为1.28亿,仍然未脱离土地的约为3.42亿。有人测算:如果我们最终达到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务农的劳动力只需要4000至5000万人,假定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等其他因素不变,未来城市化还要吸纳约3亿劳动力。按一个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