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3,(7):145-149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镇  韩龙 《价值工程》2011,30(24):17-18
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失衡,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湘江流域长株潭区段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着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地区协调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建立起能够统筹全局的湘江流域长株潭区段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从机制上解决湘江流域长株潭段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重点讨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方法以及相关实施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基于生态损害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模型及实施机制.同时,在对流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建立了跨界流域双向补偿生态补偿定量标准,以期为生态补偿提供可借鉴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的内涵在国际上指的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场化模式三大类。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水资源、海洋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根本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未来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趋势有:补偿投入力度强化;补偿方式多元化;补偿制度体系完善化。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对于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流域生态补偿关系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流域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价值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需要在明确主体、范围和政策的法律化、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和收费种类、多样性生态补偿方式、建立多渠道生态筹措方式、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同时在关于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6.
强晨雪 《价值工程》2021,40(8):37-38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激励协作机制,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保护中至关重要的工具.本文以太湖蠡河流域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上下游间的诉求与冲突,与流域生态补偿的作用机理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该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将理论结果应用于我国太湖蠡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透露,水利部正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在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其中包括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各地应确保出界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促进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8.
韩向华 《价值工程》2009,28(1):38-40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一部分。当前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主要问题是:补偿责任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完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关键是: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开拓多渠道的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召开距今已经近五年,自从引入生态文明建设概念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讨论的热点,由"金磐模式"所确立的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制度无疑是对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大气生态补偿制度等其他生态补偿制度的有力补充。但是将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制度与不同区域相结合时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构建相关生态补偿机制时要对症下药。本文从简要介绍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和"金磐模式"的成功经验入手,结合"十三五"规划中对于京津冀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具体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特点,确定以生态补偿中受益者补偿为原则,同时借鉴结合国外相似的成功案例,建立起符合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异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并且从法律方面入手,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手段,起到保障异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价值理论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作出总体评述,认为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价值化分析方面,还是在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希望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上有所突破:阐释其理论深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界定跨界大型流域生态补偿、跨省中型流域生态补偿、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研究的区域重点,提出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大致框架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生态补偿的现实问题却没有完全受到重视,亟须尽快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其效益和危害都要外溢到其它地区。因此,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也应该由流域上中下游共同承担。为此,要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确定流域利益补偿的方式,进行流域中下游对上游的环保付费与补偿,以实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趋严重的水流域生态问题实质是由于水流域属于公共物品,上下游地区各利益主体从各自的理性出发进行重复博弈的结果。为了走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措施。新安江流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具有重要是示范价值。本文拟从博弈论的视角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基于博弈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7,(9):152-156
随着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各利益方冲突加剧,因此不同区域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博弈策略,是进行高效生态补偿的关键。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原则,确定了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利益方,并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政府管理者之间、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生态补偿的选择过程。结果显示,在政府管理者之间的生态补偿博弈过程中,通过建立赔偿金制度,当赔偿金高于生态收益与保护成本的差值时,即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的生态补偿博弈是在赔偿金高于生态保护成本与内生收益的差值,就可以跳出"囚徒困境",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方选择生态补偿策略,受偿方选择环境保护策略,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补偿效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产生的生态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系统的高度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法学等知识,认真分析了我国草原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了解决方法即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并探析了它的补偿的定义、补偿的原则、补偿的核心问题和补偿的方式。其目的是达到保护草原生态资源和环境,实现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政府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中起到了推动政策实施和资金支持的重要作用,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主导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在借鉴国外政府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运转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府在生态补偿机制中作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将生态补偿引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界定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我国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补偿的主体应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地方政府等房地产开发的受益者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补偿的对象应为当地和相邻或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者。对当地的生态补偿,应采用专项基金和政策补偿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生态创新;而对相邻或相关地区的生态补偿,应采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省际补偿,补偿标准的制定可考虑生态足迹、能值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湖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主要由政府主导,市场化发展欠佳。从国内外文献分析,资源和生态服务市场能对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建设产生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推动作用。基于市场化发展的湖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补偿原则、自由交易市场的范围、市场主体、市场监管机构、市场参与方和市场化制度。湖南需要重点建设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市场领域包括矿业权、森林、湿地、流域和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20.
“对赌式”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该举措是否产生实效,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将发展引擎从依靠能源资源转向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重点关注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基于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省际签订的“对赌式”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为政策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该政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政策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实际税负和增加研发投入两条路径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不同补偿方式的效果存在差异,“双向补偿”优于“单向补偿”,且该政策与自愿型环境规制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